一、材料和方法
1.冰冻切片的制作:11具正常成年人尸,男8例女3例,年龄40~60岁。尸体用10%的甲醛经动脉灌注固定后,浸泡于防腐液中,使用时用手锯自颈根部锯断,置-40℃低温冰箱中,冰冻48h以上,在木工带锯下分别制作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冰冻切片6、4、2套。
水平面标本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下层层锯切,层厚为10mm,共计15层,冠状面与水平面垂直,自下颌角开始,自前向后,层厚为10mm,共计9层。矢状面先自正中剖开,向两侧锯切,层厚为10mm,共计6层。
2.生物塑化切片的制作:5具正常成年人尸,男4例女1例,年龄40~60岁。生物塑化切片的制作参照张绍祥等[1]的报道,将10%的甲醛防腐固定的人体头颈部标本经过预处理后,进行低温冰冻,再在切割机下切割,得到包含颅底及上颈部长方体标本块体积约150mm×150mm×100mm,然后进行生物塑化处理。
生物塑化方法包括:①低温脱水:将标本置于-25℃低温冰箱中,在10倍质量的丙酮中经过4步脱水,每步脱水的时间为1周,第4步脱水的时间为2周;②真空浸渍:用德国Biodura公司生产的塑化剂E12、E6、E600配比混匀后,置于真空中,将标本连同丙酮一起迅速浸渍于塑化剂中,丙酮在负压条件下气化、被吸出,时间为2~3周;③硬化处理:经浸渍完成的标本连同塑化剂及容器一起置于50℃的烤箱中硬化,时间为2周;④切割:经硬化处理的标本与塑化剂固化为一体,将其固定于钻石切割仪上,分别按水平面和冠状面以钻石锯线切割3、2套,层厚设定为1.2mm,水平面50~55片,冠状面45~50片。
二、结果
全部冰冻切片的厚度为9.5~10.5mm,锯耗率约为1.0~1.5mm。在水平面冰冻断层切片上,听眦线下4~5层为头颈部骨质层面,可以辨认颅底骨质和上颌骨、下颌骨,其下为软组织层面,前为咽腔,后为脊髓腔,两者之间的外侧为颈内动、静脉和后组颅神经,显示清楚。矢状面和冠状面上,由于切片厚度的影响,翼内、外肌和咽腔显示较清楚,但颈部血管、神经显示不出。由于锯断后失去支持,舌、脊髓等组织出现脱落和移位,需要随时复原。
塑化的取材标本为单侧颅底下(含中线)软组织及骨质。塑化后取材,前界至上颌骨中部,后界至颞骨后缘,获得大小约为80mm×80mm×50mm塑化块进行切割,塑化薄层切片的厚度约为1.2mm,锯耗率为0.2~0.3mm。断面标本为半透明状,水平切片和冠状切片对颅底骨质、肌肉、血管、神经显示均较为清楚,颜色基本无失真,可观察组织在断面上的形态、位置、大小、毗邻及走行。组织塑化后,锯切时不变形,无移位、脱落,切面干净,组织清楚,易保存、携带。置于显微镜下还可以观察放大的组织结构。
三、讨论
与冰冻切片相比,生物塑化切片的优点在于结构清楚,保真程度高。其原因一是由于采用了塑化剂冲填后,组织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已经固定,不会受到切割、转移的影响,二是采用钻石锯线进行锯切,损耗率较低。此外,塑化切片层面薄,能够满足现代诊断和治疗技术对提高解剖学研究的精确度的要求。切片干净,可随意保存、携带、演示。
生物塑化切片不足之处在于制作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切割仪空间的限制,标本大小一般不超过100mm×100mm×100mm,因此需要选择需要制作的标本的范围。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薄层切片标本,最主要的应用在影像诊断的参照和手术入路的选择,薄层切片还可以作为基本图像元进行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