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香樟苗栽技及防治

2018/06/19174 作者:佚名
导读: 香樟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香樟根系发达,但遇硬物就停止生长,对建筑物不会造成危害;香樟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深厚的酸性或中性砂壤土,不耐干旱瘠薄,已在城区及乡镇普遍栽培。香樟苗的树冠呈广卵形,四季常绿,冠大荫浓,病虫害少

香樟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香樟根系发达,但遇硬物就停止生长,对建筑物不会造成危害;香樟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深厚的酸性或中性砂壤土,不耐干旱瘠薄,已在城区及乡镇普遍栽培。

香樟苗的树冠呈广卵形,四季常绿,冠大荫浓,病虫害少,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庭院、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香樟大树移栽的最佳时间为萌芽期,即清明前后10~15天。 香樟大树的移植方法: 截干法:截干法移栽,通常适用于胸径10厘米以上的香樟大树,由于其常年在原地生长,根系分布较广而深,树冠冠幅大,不易移栽。为适于移栽并确保成活率,减少树冠养分的消耗。

一般采用截干进行移栽,其优点是:

(1)可以控制树枝的分枝高度。

(2)吊装、运输方便。

(3)降低树叶的水分及养分的消耗,有利于提高成活率。缺点是:绿化效果差,一般需要两年以上才能形成冠幅。

断根缩冠法:断根缩冠法移栽是计划要移栽的香樟大树在原地进行断根缩冠。修剪时保持树形基本骨架,断根范围为树干地径的5倍,将粗根锯断,在根部喷洒0.1%萘乙酸,然后覆土。两年后根据需要进行移栽。其优点是:

(1)移栽成活率高,树木恢复生长快。

(2)绿化效果也较好。缺点是:周期长,投入费用较高。 带冠移栽法:带冠移栽法基本上是保持原有树冠进行移栽,往往是为了立竿见影的景观和特定的要求必须带冠移栽。移栽时技术难度较高,特别是胸径15厘米以上的大树必须要用起吊设备。在起挖前应进行树冠重剪,去除弱枝,保留50%的树叶,减少水分和养分的蒸腾散失,土球的直径为树干地径的8倍以上,然后进行土球包扎移栽。

香樟大树移栽的技术措施:

1、植前根部喷施0.1%萘乙酸或生根粉,以促进新根生长。

2、伤口修复、防止腐烂,可用0.1%萘乙酸和羊毛酯混合物涂抹伤口。

3、树穴底部施腐熟有机肥,穴内换疏松的土壤,以补充养分。

4、种植时宁浅勿深,根据地下水位的情况,以土球露地表1/2-1/4为宜,过深则易烂根。

5、灌水、覆膜。应用细土使与土球贴实,浇大水,然后在根部地表覆膜,防止水分的蒸发或过多的水分渗入根部,造成烂根。

6、绕干、缠膜。用草绳进行绕干,然后浇湿、浇透,再用薄膜绕干,这样既可保持树干湿润,又可防止树干水分蒸发和太阳灼伤树皮。但切忌草绳腐烂而烧伤树皮。

7、树冠喷雾,补充叶面水分。对带冠的大树,可在树冠顶安装喷淋装置,晴天进行叶面喷雾。

8、搭遮光棚,对带冠移栽的大树,考虑到叶面水分蒸发量过大,搭遮光棚,降低光照强度,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

9、叶面施肥,补充根部养分。待新叶萌发革质化后用0.1%浓度尿素进行叶面喷施,以补充根部养分的不足,同时有利于新叶的生长。但切忌秋天喷施。

10、整形修剪。待新枝萌发后,进行整形修剪,剪除弱枝、保留粗壮枝、培育新枝,对于树干上萌发的不定芽要即时抹除。 上述香樟大树移栽的技术措施要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辩证使用,也可用于其它树种的大树移栽,但是必须依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使用。总之,为确保大树移栽的成活率,还是要落实"三分栽、七分养"的原则。

香樟树苗的病虫害防治

1、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嫩梢,被害苗枯死。

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2D0-3D0倍液喷杀幼虫,当幼虫大量化蛹期间结合抚育进行林地除草培土,杀死虫蛹。

2、樟叶蜂。幼虫危害嫩叶。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倍液喷杀,也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末加水75-1。0公斤制成药液喷杀。

3、樟巢螟。幼虫辟集于新梢上取食叶芽,造成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当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晶体敌百虫4DOO一5000倍液喷杀,如幼虫己结成网巢,可人工摘除烧掉。

4、白粉病。开始幼苗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至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

防治方法:注意苗圃卫生,适当疏苗,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掉,病症明显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一次,连续喷射3-4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