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新型隧道窑断面选择

2018/06/19198 作者:佚名
导读: (1)如今把隧道窑作为烧砖窑炉的砖瓦厂越来越多,(2)我们在大断面隧道窑中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4.6m隧道窑,中断面隧道窑我们把近年来倍受欢迎的3.0m和3.3m隧道窑作为一组,而中断面隧道窑中的"常青树"----2.5m隧道窑,由于数量上占有优势,所以也将其列入对比的行列中作为参考。于是,各种隧道窑的对比,就简化成4.6m、3.0m/3.3m和2.5m三种隧道窑之间的比

(1)如今把隧道窑作为烧砖窑炉的砖瓦厂越来越多,

(2)我们在大断面隧道窑中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4.6m隧道窑,中断面隧道窑我们把近年来倍受欢迎的3.0m和3.3m隧道窑作为一组,而中断面隧道窑中的"常青树"----2.5m隧道窑,由于数量上占有优势,所以也将其列入对比的行列中作为参考。于是,各种隧道窑的对比,就简化成4.6m、3.0m/3.3m和2.5m三种隧道窑之间的比较。在对比的参数中,我们将三组隧道窑分别加入了"一次码烧"和"二次码烧"两种生产工艺条件,使其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3)产量: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一次码烧的产量低于二次码烧的产量。原因是一次码烧的码坯高度(砖坯层数)低于二次码烧,同一窑车上的装砖量较少。

(4)品种:一次码烧适宜生产实心砖和承重多孔砖,而不太适宜生产大孔洞的空心砖制品,因为大孔洞、薄壁的制品在一次码烧条件下容易变形。因此,二次码烧工艺的产品范围较一次码烧宽一些。

(5)原料:一次码烧对原料有较严格的要求,高塑性和高干燥敏感性的原料不适宜采用此种工艺,而二次码烧工艺却比较宽松。

(6)成型:为了满足湿坯装窑焙烧的强度,一次码烧要求硬塑挤出成型或者半硬塑挤出成型,以避免湿坯受压变形。而二次码烧是将干燥后的砖坯再次装窑,坯体强度大大提高,所以没有这个限制,采用软塑挤出成型即可。

(7)动力:由于挤出压力不同,一次码烧(硬塑/半硬塑挤出)的挤出动力消耗大于二次码烧(软塑挤出)。同时,硬塑挤出成型产量低于软塑挤出成型产量。因为一次码烧的基础成型水分一般为14%~16%,而二次码烧可以放宽到20%左右。

(8)生产工序:一次码烧的基本流程是:挤出成型→切条和切坯→运坯皮带→自动码坯机/或人工码坯→干燥窑→焙烧窑→产品。

二次码烧的流程是:挤出成型→切条和切坯→运坯皮带→编组上架/或人工码干燥车→干燥室→下架→自动码坯机/或人工码窑车→焙烧窑→产品。

从上面的流程比较,可以看出二次码烧工艺比第一次码烧工艺多出三个环节:①编组上架/或人工码干燥车,②下架,③自动码坯机/或人工码窑车,流程比一次码烧复杂,相应操作工人比一次码烧多,在年产5000~6000万块规模前提下,每班多6~8人。

(9)总投资:⑴4.6m大断面隧道窑方案投资遥遥领先,达到1056.4万元,主要是大断面隧道窑结构复杂,造价很高,窑车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不仅如此,由于窑车太大,必须设置相应的运转系统,才能顺利移动这些大家伙,所以整个运转系统价格也很高。⑵3.0/3.3m和2.5m隧道窑方案比较,2.5m隧道窑的总造价略低于3.0m的隧道窑,但产量却不占优势,还是3.0/3.3m隧道窑方案的性价比最高,这是该种窑型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⑶3.0/3.3m和2.5m隧道窑方案的比较中,一次码烧和二次码烧的价格几乎一样,原因是一次码烧必须备用数量较多窑车,才能满足生产需要,这一点至关重要。所以,一次码烧窑车多,没有干燥车;二次码烧窑车少,但有数量可观的小干燥车。

(10)运行成本:一次码烧动力消耗大,但工艺环节少;二次码烧环节多,但产量高;一次码烧人工少,但产量低,二次码烧人工多,但产量高。在合格率方面也存在微妙的差异,一次码烧的总合格率略低于二次码烧,所以综合平衡下来,各有各的优势。

(11)讨论:平心而论,以上分析似乎对大断面隧道窑不太有利,事实确实如此。应当指出,大断面隧道窑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是砖瓦工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紧张和对高档产品需求的状况下,大断面隧道窑将会得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中断面隧道窑以造价低廉、产量适中、配套简单受到青睐,也许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情况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对比的参数中,我们没有加入原料条件,例如煤矸石、页岩、粉煤灰等,使对比不够全面。事实上,原料将决定采用何种生产工艺。

(12)结论:⑴如果你所处的地方市场条件良好,产品价格较高,你可以尝试选择大断面隧道窑方案。⑵如果原料比较适当,且品种比较单一(实心标准砖或承重多孔砖),并且对产量没有太高的要求,建议选择一次码烧生产工艺。⑶如果原料比较复杂,又希望有较高产量,并且还要考虑生产大孔洞空心砖,二次码烧是最恰当的选择。⑷无论那种生产方式,3.0/3.3m隧道窑方案都是当前最理想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