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柳江特大桥修复及改建

2018/06/19240 作者:佚名
导读: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湘桂黔铁路工程局就原址将柳江大桥设计改为12孔48.285米下承钢桁梁桥,并成立柳江桥工所专司其事。改建工程包括混凝土桥墩11座,T式桥台两座。钢梁从加拿大订购。桥墩台由工务处设计,活载为中华—24级,为节省水泥及减轻净重,改用空心桥墩。桥墩基础顺里程方向单号者为新建,双号者利用旧钢轨塔基。因新桥比旧桥长9.6米,且活载轻重不同,故两桥台需向后推移。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湘桂黔铁路工程局就原址将柳江大桥设计改为12

孔48.285米下承钢桁梁桥,并成立柳江桥工所专司其事。改建工程包括混凝土桥墩11座,T

式桥台两座。钢梁从加拿大订购。桥墩台由工务处设计,活载为中华—24级,为节省水泥及

减轻净重,改用空心桥墩。桥墩基础顺里程方向单号者为新建,双号者利用旧钢轨塔基。因

新桥比旧桥长9.6米,且活载轻重不同,故两桥台需向后推移。全部工程由中国桥梁公司承

建。同年12月正式开工。由于正桥一时难以建成,为及时驳运机车车辆过江,在桥址上游修

建轮渡码头。民国36年4月码头建成,4月21日开始使用。设立车渡所管理过河事宜,机车、

车辆上下码头均用绞车带动。柳江大桥改建工程因料款不足,工程进展迟缓,至1949年11月

柳州解放时,仅建成2个桥台及1—6号、11号桥墩,其余7—10号墩只完成基础部分,墩身尚

未建成。

柳州解放后,衡阳铁路管理局决定按原设计方案抢修柳江大桥。组织铁道兵第三团与柳

州桥梁队担任2座桥台改建和7—10号4座桥墩新建工程施工。1950年2月12日开工,4月20日

完工,完成混凝土2257立方米。组织第二桥梁队担任12孔钢梁及通信电缆架设任务,1950年

4月23日开工,8月27日完工。共计用工71373(含军工)工日。

钢梁架设,原拟采用脚手架法及分桁浮运起吊法安装。鉴于柳江水位涨落无常,河床上

满布障碍物,桥墩甚高,采纳苏联专家建议,用3孔连接拖拉法架设。12孔钢梁原拟分4组架

设。但因设计要求,利用其他孔上弦及纵梁,作为孔间临时连接杆件。故将其中1个组3孔再

分为两组,共计5组。当时钢料堆存柳州北站,为免拖拉距离过长耗费时日,决定分头拼架。

在东岸路基上拼铆7孔为第一、二、五组,第一组以3孔连接拖架至5、6、7孔桥位,第二组3

孔连接拖架至第2、3、4孔桥位,第五组单孔利用支架拖架至第1孔桥位。其余钢梁5孔装车

轮渡过江,在西岸路基上拼铆为三、四组。第三组以3孔连接拖架至第8、9、10孔桥位,第

四组以两孔连接拖架至第11、12孔位置。

拖拉钢梁,系在路基上扣轨两道,作为滚轮道,并于每孔钢梁的两端第二、三节点横梁

下与纵梁连接处,各装固定卧式滚轮两架,用绞车拖拉钢梁,钢梁循扣轨方向前进。同时在

桥墩台上搭方木垛,方木垛上安装固定仰式滚轮两组,在纵梁下加垫工字梁作为滚轮道,拖

拉钢梁,滚轮转动,使梁前进至需要到达的位置。

柳江特大桥于1950年8月30日正式通车,比原定计划提前4个月,全桥造价为333.72万元。

柳江特大桥采用多孔连接拖拉法架设钢梁,在我国尚属首创,为多孔大跨度钢桁梁架设

积累了经验。主要优点:施工不受季节水位影响,岸上拼铆,安全迅速,机具简单,省工省

料。1950年应柳州市要求,利用特大桥兼行汽车,将桥面铺成铁路公路两用桥面,并在桥

的两侧设人行道。1950年9月1日开工,11月20日完工。12月7日,由衡阳铁路管理局组织验

收,1951年元旦开放通行。

特大桥通航净空宽46.35米,能满足200吨轮船通行要求。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