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散装化在我国起步较早,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广。商务部商贸服务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化的散装水泥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已初具规模,并且逐步形成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散装水泥发展格局。
供应量是衡量散装水泥发展的直接标准。据商务部统计,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已达到6.36亿吨,全国平均散装率达到45.82%。与此同时,散装水泥物流设施设备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全国散装水泥综合运输能力达6.4亿吨,综合发放能力6.07亿吨,分别比“十五”初期的2001年增长了352%和252%。在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近5000家,销售散装水泥1.07亿吨。
国务院《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意见》(国函〔1997〕8号),意见中将散装水泥宣传列入散装水泥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年,国家散装水泥办公室确定了每年6月份第2周为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200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从下半年的11月份调整为上半年6月份后,由于宣传时间、目标、方向的高度一致性,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与全国节能宣传周合并同步进行 。
2004年,商务部会同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目前全国混凝土“禁现”城市已达到300多个,全国预拌混凝土年供应量达6亿多立方米,已建立规模化的现代混凝土生产企业近3000家;集中使用散装水泥达到2亿多吨,占散装水泥总使用量的37%。
2007年6月6日,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目前全国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预拌砂浆罐车200多辆,移动筒仓700多个,在一些砂浆“禁现”城市,预拌砂浆供应链已现雏形。
坚持不懈推广水泥散装化,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河南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仅三门峡段就使用散装水泥63万吨,由此节约标准煤4914吨,节约包装纸3780吨,创造社会综合经济效益2835万元。据监测统计,1978年至2008年,全国累计生产散装水泥37.42亿吨,可节约标准煤860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37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3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6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