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中自然掉落的果实自行萌发的极少。要想人工繁殖珙桐与光叶珙桐则首先必须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
果实破碎处理的方法有以下3种:
1.将收集到的果实倒在碓窝中,如捣米一样,用木棰反复敲打,并注意用力适度。如用力太小,果皮不能完全脱离,而用力太猛,又会捣碎种子。将捣碎的果实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
2.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使果肉烂掉,果核壳冻脆。堆置3个月的平均气温为6.9℃时,种子发芽率为92.6%,而平均气温为-2.5℃时则发芽率可高达98%以上。
3.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部淹没果实。经6至7周,果肉及果核壳全部腐烂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此法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广泛采用,出苗率均在95%以上。
播种方法
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播种要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至15厘米,宽5至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至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
幼苗管理
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因此,种子萌发至出现真叶前应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除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外,还要喷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500倍液的代森锌。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至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至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须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至20厘米。移栽完毕要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最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
育苗用一年生枝条做插穗,长15-20厘米,直径0.3厘米以上,每个插穗上至少要有2个节间、2个芽,切口平滑不伤皮。3月上旬,在土壤刚化冻、芽萌动前扦插。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以直插为主,插条深度因环境条件而异。过深土壤氧气不足,不利于插穗生根;过浅枝条外露多,蒸发量大,插穗易失水干枯。如在扦插时气候寒冷而干燥,插后上端应适当覆土;在温暖、湿润条件下,上面第一个芽子微露地表即可。由于枝条有极性现象,扦插时,切勿倒插。插后要踏实,使插穗和土壤密接,严防插穗下端蹬空,插后立印灌透水。插穗成活后,要适时灌溉、松土、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扦插育苗成苗率在60%左右。扦插前若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成苗率可提高10-20%。
珙桐嫁接宜选用2-3年生的实生苗做砧木。在穗条的选择上,最好选取开花树的树冠外围、向阳、无病虫害、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在落叶后采集,最迟在枝条萌发前2-3周采集。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枝接和T字形芽接两种办法,枝接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T字形芽接一般在7-9月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T字形芽接法适合粗壮的砧木。
引种栽培地区概况引种栽培地在江苏宜兴,属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属典型的黄棕壤,pH值6.5左右。引种地夏季高温炎热,且伴有伏旱,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能较差,这些都是珙桐引种栽培的不利因素。
引种栽培技术从生长势的对照可以看出,珙桐苗喜阴湿环境生长。
1.抗逆性和适应性引种的小苗,在全日照露地栽培时,当连续五天气温高达39℃时,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导致叶片枯焦占40%,在遮阳、灌水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网内气温连续9天高达42℃。此时,全天抗旱降温,苗木安然度过,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说明珙桐是抗旱性差的植物,它的叶片忍耐脱水及抗高温能力差。通过三年多的栽培发现连续出现数天零下6-7℃低温,苗木未受冻害,证明威胁珙桐成活的关键在于三伏天高温而不是低温。
对pH值的适应性:珙桐的土壤适应性较强,黄壤或黄棕壤,棕壤及红黄壤均能适应。笔者曾在宜兴和桥地区黑色粘土中(pH值6.5-7)试种,尚能成活生长,但与红壤土三年生长期比较,相差一年生长期。说明珙桐喜棕壤及红黄壤土。
2.病虫害在引种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病虫害,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9月。蜗牛危害叶、芽,可施用灭旱螺毒杀和人工去除方法;金龟子危害叶片,可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
危害珙桐的主要问题不是虫害,而是病害。引种的第二年植株开始发生茎腐病,病株蔓延和死亡速度较快。在用多菌灵1:20拌土撒施,用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洒,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每七天一次连续刷八次之后,病情基本被控制。进入11月中旬,每隔七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一次,连刷3-4次,防止在越冬前病菌侵入树干,并且在土壤中播施一次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
结论向季风区引种,如何使珙桐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是成功的关键。在引种时对引种对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应先有基本了解,再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设法在小环境内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以度过三伏天。在栽培试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经历过夏季高温考验的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能逐渐提高其适应能力。经过三年的驯化和观察,可以说引种地已基本具备了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由于引种才四年,只能说基本适应引种地生长,但如何使它生长得更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园林应用方面,应根据适树、适地原则。首先在公园绿地、机关学校,风景区选择小环境小片种植,并与乡土树种配植,除在栽培过程中采取驯化技术措施外,还应提高湿度并减低光照强度。能做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就能使珙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