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石窗制作工艺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积累,工艺日臻成熟,其特征有三:
(一)形成了造型及布局的固有模式。三门石窗从形制上分为竖长方形、横长方形(包括半道窗)、正方形、圆形、菱形、扇形、双连窗等,以大众熟悉的几何形图案凸现美学意义,达到雅俗和谐的统一。从题材上分为几何纹、铜线纹、一根藤纹、花草纹、龙凤纹、文字纹、人物纹、八宝纹、动物纹等九大类。其固有模式包括如下含义:一是不同形制石窗尺寸的规格化。如使用最多的竖长方形石窗、大都长80cm、宽60cm。二是各类题材窗花形成了稳定的形象范式及其组合模式。如抽象化的龙纹中有"香草龙"与"夔龙"等,"香草龙"都为圆弧形结构,线条流畅;"夔龙"都为方型结构,棱角分明。而两者造型都只刻画龙头、龙身,舍略龙爪、龙鳞、龙尾等。再如"缠枝花",分有叶、无叶两种,缠绕的方式却都相同。三是不同建筑物、不同墙面与不同形制形成了布局相对固定的关系。如竖长方形一般使用在民居外墙下半部,横长方形一般使用在上半部,圆形一般使用在庙宇、祠堂或横向较长的围墙上。
(二)形成了一整套特制工具、特定雕刻方法和特有的工艺特点。
(三)形成了专业雕刻工匠队伍。明清时期,三门有许多"细石工",他们区别于采岩、砌墙的粗石匠,专门从事石头雕花,部分工匠则专业雕刻石窗。其从业方式有两种:一为外出者,受雇主邀请上门制作,管吃住,按工计酬。据统计,三门外出的"细石工"最盛时仅海游地区就有近百人,足迹遍布新昌、宁波、温州、福建、江西等地。二为制作石窗兼做石础、坟茔构件的作坊 "细石工"。仅蛇盘"石行"当年雕窗工匠就有数百人。《三门县志》载有石雕艺人张宗足的传记,鼎盛时期制作石窗的能工巧匠数以千计。
石窗设计人员分两类,一类为"细石工"名师,另一为文人墨客。石窗图案多为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如意、福禄寿禧等,题材广泛,或借鉴民间木雕工艺,或来源于典故史籍,或来自民间传说。经过长期积累,"细石工"师傅都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窗花范本。从事石窗雕琢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传承方式为家族式和师徒相授两种。
据研究,铁器时代,石窗就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简易镂凿的石窗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但精心雕琢有着丰富人文内涵并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石窗,则发端和成熟于三门。三门石窗堪称"艺术石窗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