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钢铁工业生产技术

2018/06/19195 作者:佚名
导读: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钢铁需求量日益增长,对钢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资源条件的变化,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钢铁工业高炉 高炉炼铁在炼铁生产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并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高炉大型化达到了高峰,在操作技术上,通过改善入炉原料质量,提高热风温度和炉顶压力,采用喷吹技术,回收利用二次能源,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钢铁工业炼钢 在炼钢生产中,氧气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钢铁需求量日益增长,对钢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资源条件的变化,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钢铁工业高炉

高炉炼铁在炼铁生产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并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高炉大型化达到了高峰,在操作技术上,通过改善入炉原料质量,提高热风温度和炉顶压力,采用喷吹技术,回收利用二次能源,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钢铁工业炼钢

钢铁工业 在炼钢生产中,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发展迅速尤以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发展较快。1970年世界氧气顶吹转炉钢的产量超过平炉钢而居各种炼钢方法的首位。氧气顶吹转炉的容量不断扩大,1982年世界大于200吨的转炉的生产能力约占氧气顶吹转炉总的生产能力(5.28亿吨)一半以上。同时,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已臻完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每公称吨位年产量达1.5万吨以上;炉龄一般为1000~2000炉,最高达 10110炉;耐火材料单耗为2~5公斤/吨钢,最先进的仅为0.57公斤/吨钢;炼钢工序能耗降至很低,有些转炉还实现了“零能”或“负能”炼钢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冶炼过程,一些国家的转炉实现了全自动化炼钢。

钢铁生产车间出钢

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氧气底吹转炉炼钢。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弧炉炼钢产量显著增加,近来发展了超高功率电炉泡沫渣长弧冶炼、复合水冷电极和电炉废气预热废钢等新技术。同时出现了等离子电弧炉、直流电弧炉和连续装料电炉。

钢铁工业轧钢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适应大高炉、大氧气转炉的发展,轧钢生产在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见金属塑性加工)。初轧机轧辊直径最大达1500毫米,年产能力达600万吨,板坯初轧机最高年产量达700万吨;带钢热连轧机最大辊身长度为2500毫米,最高年产能力达 600万吨;带钢冷连轧机最大辊身长度2500毫米,最高年产能力达250万吨;最大的UOE成型焊管机可生产外径1626毫米的管子。线材轧机最高轧制速度达102米/秒;带钢冷连轧机的速度达41.7米/秒。在热轧、冷轧带钢轧机和线材轧机上普遍实现了连轧,还发展了连续式型钢轧机和连续式钢管轧机;出现了“无头轧制”的全连续式带钢冷轧机;连续酸洗、退火和精整作业线逐步推广;连续铸轧机组不断增加。各种高刚度轧机相继问世。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许多轧钢车间实现了某个工序或几个工序的自动化。轧钢能耗不断下降,初轧机均热炉热能单耗降至 2.52万大卡/吨钢(日本神户钢铁公司加古川厂);带钢热连轧机加热炉热能单耗达到 9.41万大卡/吨钢(日本新日本钢铁公司室兰厂)。成材率迅速提高,1981年日本综合成材率为90%。80年代初,轧钢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着节能、提高成材率和改善质量、扩大品种,为此,积极发展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改进轧机设备,开发节能新工艺。在新建轧机的同时,加速进行老轧机的改造。

钢铁工业连续铸钢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重视,技术上比较成熟,发展很快。世界连铸比由1970年的6%增加到1980年的30%,1981年丹麦(95.8%)、芬兰(91.9%)、日本(70.7%)的连铸比居世界前三名。1982年世界连铸机达到1100多套,年产能力超过了 2亿吨。为了与高效、大容量的炼钢设备相匹配,连铸机正日趋大型化,铸坯断面不断扩大。目前生产的最大方坯为450×450毫米(苏联),最大扁坯为700×355毫米(英国),最大圆坯为 450毫米(美国),最宽板坯为2640×304毫米(美国)。在机型方面,立式和立弯式连铸机比例逐渐下降,弧型连铸机比例上升,水平连铸机正在兴起。20世纪80年代初连铸发展主要侧重于提高注速和作业率,改善铸坯质量和扩大品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