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防霉实验防霉包装设计

2018/06/19102 作者:佚名
导读: 防霉包装设计的原则 根据产品技术要求与霉菌生长、发育的条件,合理地选用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使包装件达到防霉包装等级的要求。 霉菌生长控制 1 霉菌生长要素1.1 霉菌生长对温度要求:试验使用的霉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30℃,有些真菌在-5℃~+8℃时仍能生长,有些真菌在37℃时发育良好,但在高温条件下菌丝体不能存活。1.2 霉菌生长对湿度要求:霉菌生长相

防霉包装设计的原则

根据产品技术要求与霉菌生长、发育的条件,合理地选用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使包装件达到防霉包装等级的要求。

霉菌生长控制

1 霉菌生长要素

1.1 霉菌生长对温度要求:试验使用的霉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30℃,有些真菌在-5℃~+8℃时仍能生长,有些真菌在37℃时发育良好,但在高温条件下菌丝体不能存活。

1.2 霉菌生长对湿度要求:霉菌生长相对湿度的适宜范围是70%~99%,相对湿度低于65%以下时很难生长发育。

1.3 霉菌生长的养料:天然有机物质可作为霉菌的营养物。

1.4 有害菌种的存在:霉菌的孢子传播是引起长菌的主要途径,在自然界几乎任何空间的空气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孢子,可以感染物体,但腐蚀材料的菌种其腐蚀性能具有专一性。

1.5 影响生长的其他因素:自然环境条件的光、风、氧和pH值,以及贮存和使用的微气候环境条件等,都能影响霉菌的生长。

1.6 上述诸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

2 霉菌的控制

2.1 在包装件中控制霉菌生长要素中的任何一种,均可达到防止或迟缓霉菌对包装件产生的影响。

2.2 包装件中控制霉菌生长的防霉措施是包装件包装工艺的组成部分,但所采取的防霉措施不得对包装件的其他工艺措施和产品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包装材料的选择

在设计防霉包装时就应注意选用不易被霉菌利于的材料。包装材料的耐霉程度可分为下列三种。

1 耐霉材料:此类材料大部分为人工合成材料与无机材料,不能给霉菌提供营养物质。

2 半耐霉材料:这类材料应用最广,由耐霉与不耐霉物质混合组成,耐霉性能不稳定。其耐霉程度主要取决于组成物质、添加剂以及混合组成时的生产工艺,例如以木粉为填料的热压塑料件、环氧漆、聚乙烯膜、聚氯乙烯制品和人工合成橡胶等。

3 非耐霉材料:在霉菌试验时其长霉程度严重,此类材料大都是天然有机材料及其制成品,能提供霉菌生长的养料,如纸张、木材、棉纺织品、天然橡胶、皮革以及含有这些材料的制品等。

环境条件的控制

1 应重视包装环境,实行文明生产,防止有机物质和已长霉材料混入包装件中。

2 在包装件储存运输过程中力求干燥和通风,发现长霉现象应及时处理,以免传染其他包装件。

防霉包装方法

1 密封包装:控制密封件内部环境,如采用抽真空、充惰性气体、除氧和使用防潮剂等工艺措施,使用这些工艺措施应与包装件防潮、防锈综合考虑。必须指出上述方法优势只能在短期内推迟或抑制霉菌生长,正确使用挥发性防霉剂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抑制霉菌生长。上述几种方法的效果与包装件密封的可靠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2 非密封包装:包装件中易霉部分按技术条件要求防霉时,可采用防霉剂处理易霉材料,但要注意选用合适的防霉剂与防霉处理工艺,因为不同工艺的防霉有效时间不同,就现有结果证明其差别可达几个月至十几年之多。加强包装管理,严格执行防潮和防腐等有关标准,控制生产流通环境,严密包装设计,这些措施均可以防止包装件受霉菌侵蚀的影响,达到防霉的目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