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胶板准备
(1)胶板的清洁是灌胶能否成功的第一关键步骤。反复使用时要将玻璃板和间隔片上凝胶去除干净,彻底洗净后干燥。用乙醇擦拭玻璃板上残留水渍。不能有一点残留的凝胶和残渣,否则灌胶时会产生气泡。
(2)灌胶前要对玻璃板分别进行处理。长玻璃用亲和硅烷,短玻璃用剥离硅烷处理,便于电泳结束后长短玻璃板的分离,凝胶都粘附在长玻璃板上。处理时先用剥离硅烷涂抹短玻璃,再用亲和硅烷涂抹长玻璃,能不更换手套就避免亲和硅烷污染短玻璃。玻璃板上不能有多余硅烷,否则干燥后会留下水印,在后续实验如硝酸银染色显示条带时会有水印痕迹,影响显色条带的观察。可用镜头纸拭去多余硅烷。涂抹均匀后分开放置干燥玻璃,最好干燥过夜,否则会粘胶。
2.胶室制备
在凝胶灌制中胶室底部漏胶不可避免,需要准备较多的胶液以防漏胶过多而灌胶不足。胶室的制备对漏胶多少极为重要。一般胶室玻璃板间两边放置有间隔片而底部无间隔片,而底部是最容易发生漏胶的地方。为防止漏胶常用方法有用胶布封边或用琼脂糖凝胶封底。用胶布封边时胶布一遇水就失去粘性,特别是在玻璃板的两个底角,常封固不牢而很容易发生渗漏。用琼脂糖封边的不便之处为:一般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面积较大,厚度常不到1mm,在灌制中如果有极小的琼脂糖液滴不能流到底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灌注时会在残留的琼脂糖附近产生气泡;琼脂糖浓度偏低则凝聚时间长,延长灌胶时间,且灌制琼脂糖时也要发生漏胶。我们参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的第三种方法:在胶室底部插入间隔片。选择稍长于玻璃板宽度的间隔片,仅需插入1mm即可,紧密对齐两边的间隔片,用弹簧夹夹住。此法仅需35ml胶液就能灌制47cm×17cm×0.04cm大小凝胶,渗漏很少。凝胶凝聚后取出底部间隔片,用移液器吸取200ul左右电泳液沿玻璃板边缘充满底部间隙,不能留有空泡,否则电泳时凝胶下端电泳泳道会歪斜。使用该方法节约试剂,减少剩余胶液污染,操作简便快捷。
3.凝胶灌制
采用回流灌注法灌注凝胶。因制备好的胶室有弹簧夹,将胶室放置在一水平支架上。一人操作时以靠近操作者一侧胶室底角为最低点,左手托住对侧玻璃板中部抬高胶室约30°。右手从低侧短玻璃处缓缓灌注胶液成连续的细流,到达底部后逐步放低胶室,直至灌满,水平放置后插入梳子,6%凝胶聚合常需1~2小时。灌胶中如有气泡形成,调整胶室角度消除气泡后稍放缓灌胶速度常能凑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