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波器POWER开关置ON,调节亮度(INTENSITY)和聚焦(FOCUS),使波形清晰。
(2)触发源(TRIG. SOURCE)开关置INT, 触发方式(TRIG.MODE)开关置AUTO,触发电平(TRIG.LEVEL)右旋至锁定(LOCK)状态。
(3)声速测量时,专用信号源、测试仪、示波器之间的连接方法见图9-4。
(1)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方式,按图9-4(a)所示连好线。按下CH1开关,调节示波器,能清楚地观察到同步的正弦波信号。
(2)调节专用信号源上的 "发射强度"旋钮,使其输出电压在20VP-P左右,然后将换能器测试仪接线盒上的接收端接至示波器,将两声能转换探头靠近,按下CH2开关,调整信号频率,观察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34.5kHz~39.5kHz之间,因不同的换能器或介质而异)电压幅度最大,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的频率点。
(3)改变S1、S2的距离,使示波器的正弦波振幅最大,再次调节正弦信号频率,直至示波器显示的正弦波振幅达到最大值。记录此频率f。
(1)将S2移动接近S1处(注意不要接触),再缓缓地移动S2,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信号时时,记下位置x0。
(2)由近而远改变接收器S2的位置, 可观察到正弦波形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逐个记下振幅最大的x1,x2 ,…,x9共10个点。
(1)在共振干涉法实验的基础上, 将示波器的X-Y控制键按下, 即可观察到椭圆。
(2)使S2稍靠拢S1,然后再慢慢地移离S2,当示波器屏上出现斜率为正的直线时,记
下S2的位置 。
(3)移动S2,依次记下示波器上斜率负、 正变化的直线出现时S2的对应位置 、 、… 。
(4)记下实验室温度t。…。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脉冲波方式,按图9-4(b)所示连好线。将S1和S2之间的距离调到一定距离(≥50mm),再调节接收增益,使示波器上显示的接收波信号幅度在400mV左右(峰-峰值),以使计时器工作在最佳状态。然后记录此时的距离值和显示的时间值Li、ti(时间由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时间显示窗口直接读出)。移动S2,同时调节接收增益,使接收波信号幅度始终保持一致。每隔10.00mm记录下显示的时间值L1、ti共10个点。
当使用液体为介质测试声速时,先在测试槽中注入液体,直到把换能器完全浸没,但不能超过液面线。然后将信号源面板上的介质选择键切换至"液体",并将连线接至插入接线盒的"液体"接线孔中,即可进行测试,步骤与上相同。
记下介质温度t℃。
(1)空气介质
测量空气声速时,将专用信号源上的"声速传播介质"置于"空气"位置,换能器的发射源(带有转轴)用紧定螺钉固定,然后将话筒插头插入接线盒中的插座中。
可将S2(接收换能器)转动到与S1(发射换能器)相隔1mm处(两换能器喇叭形平面),不要相碰,开启数字显示表头电源,并置0,即可进行测量。
(2)液体介质
在储液槽中注入液体,直至将换能器完全浸没,但不能超过液面线。注意:在注入液体时,不能将液体淋在数字显示表头上。将专用信号源上的"声速传播介质"置于"液体"位置,换能器的连接端应在接线盒上的"液体"专用插座上。
测量液体声速时,由于在液体中声波的衰减较小,因而存在较大的回波叠加,并且在相同频率的情况下,其波长 要大得多,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时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所以建议采用时差法测量。
(3)固体介质
测量非金属(有机玻璃棒)、金属(黄铜棒)固体介质时,将专用信号源上的"测试方法"置于"脉冲波"位置,"声速传播介质"按测试材质的不同,置于"非金属"或"金属"位置。将待测的测试棒的一端面小螺柱旋入接收换能器螺孔内,再将另一端面的小螺柱旋入能旋转的发射换能器上,使固体棒的两端面与两换能器的平面可靠、紧密接触,(旋紧时,应用力均匀,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螺纹及储液槽),然后把发射换能器尾部的连接插头插入接线盒的插座中,即可开始测量,其时间由专用信号源窗口读出,距离即为待测棒的长度,可用游标卡尺测量(厂方提供相同介质但长度不同的几根待测棒),多次测量,然后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测量过程中,调换测试棒时,应先拔出发射换能器尾部的连接插头,然后旋出发射换能器的一端,再旋出接收换能器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