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价态"也曾叫做"混合氧化态"或"非整数氧化态",用以描述其中某一元素以不止一种氧化态而存在的一类无机或金属有机化合物。例如,曾作为染料的普鲁士蓝Fe[Fe(CN)6] ·14H2O就是混合价化合物,其中低自旋的Fe2+与6个CN一的C原子配位。高自旋的Fe3+与6个N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在磁性材料Fe3O4中,Fe2+离子和等数量的Fe3+离子处在氧骨架的八面体中心,另一半Fe3+ 离子位于氧骨架四面体中心,它也是混合价化合物;Creutz-Taube离子[(NH ),Ru-pz-Ru(NH ) ]5+(pz为吡嗪)中也存在混合价,即Ru2+通过吡嗪和Ru3+相连。对上述例子而言,只靠化学式就可以判断是否是混合价化合物。另一类则不然,表面上具有整数氧化态,而相关元素却不显示那种氧化态的性质。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是Pt(NH3)2CI3和SbO2,这两个化合物不具有Pt(m)和sb(v)本应具有的顺磁性,晶格中存在显然不同的两种阳离子部位,两个元素的氧化态分别为PL(Ⅱ,iv)和sb(Ⅲ,v)。
混合价态化合物的历史悠久,黑云母(biotite)、蓝铁矿(vivianite)和许多矿物都能证实这一地质学事实 生命体系中的混合价态如铁原子簇化合物和铜原子对,存在于酶中的这种物种具有转移电子或固氮、释氧功能。普鲁士蓝可能是人工制得的第一个混合价态化合物。19世纪后期,欧洲和美国的无机化学实验室制备出许多这样的有色化合物,人们往往以制备者的名字命名这些化合物,例如Wells盐,Wolfram红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