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棕色针叶林土剖面形态

2018/06/19150 作者:佚名
导读: 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态特征通常是土层较浅薄,一般在40cm左右,土层内多砾质岩屑,质地较轻,无论坡上坡下多以壤质为主;全层呈棕色或暗棕色,分层不明显;表层腐殖质处于半分解状态。其剖面形态为:O(O1,O2)-Ah-AhB-Bs-C。O(O1,O2)层:枯枝落叶层。包括两个亚层,0~2cm厚的新鲜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常与藓类混合,潮润,棕色(7.5YR5/4),疏松有弹性,局部可见白色菌丝体;其下为

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态特征通常是土层较浅薄,一般在40cm左右,土层内多砾质岩屑,质地较轻,无论坡上坡下多以壤质为主;全层呈棕色或暗棕色,分层不明显;表层腐殖质处于半分解状态。其剖面形态为:O(O1,O2)-Ah-AhB-Bs-C。

O(O1,O2)层:枯枝落叶层。包括两个亚层,0~2cm厚的新鲜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常与藓类混合,潮润,棕色(7.5YR5/4),疏松有弹性,局部可见白色菌丝体;其下为半分解的植物残体,厚度约为2~10cm左右,比上层紧密,有时微显泥炭化,暗棕色(7.5YR4/4),可见细根和白色真菌菌丝体,明显过渡。

Ah(或H)层:腐殖质层(或毡状泥炭层),厚度约10cm,腐殖质含量40g/kg~80g/kg,不稳固的团块结构,暗棕灰色(7.5YR6/2),较疏松,多木质粗根及局部白色菌丝体。或该层为泥炭层,为毡状凋落物与矿物质混合物,暗棕色(7.5YR4/3),中壤,有白色菌丝体。向下层逐渐过渡。

H层自上而下又可细分三个亚层:H。层,松针累叠而成,原形尚可辨认,但颜色已有改变,呈暗棕色;He层,已部分分解,呈黑色,但手感尚可查知针脉等较紧硬的部分;Hi层,呈腐泥状,黑色,手槎有黑褐色粉末留于指上。H层很湿,具隔热作用,因此棕色针叶林土的矿质土体部分常年处于低温状态。向下层过渡明显并较平整。

AB层:过渡层,为矿质土层,厚约6cm左右,暗灰棕(7.5YR5/2),质地多为中壤常见的棕色针叶林土剖面,核块状结构,含有石块,石块底部可见少量铁锰胶膜,较紧实,有木质粗根。

Bhs层:淀积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0~30cm,淡棕色(10YR7/6),核块状结构,较紧实,根极少。土层薄处,有大量砾石,层内或砾石面上可见铁锰和腐殖质胶膜及SiO2粉末,该层一般无明显淀积现象。

C层:母质层,棕色(7.5YR5/4)或同母岩颜色,以石块为主,在石块底面,大都可见铁、锰和腐殖质胶膜。母质多为花岗岩及石英粗面岩的风化物,质地粗造,酸性反应。 棕色针叶林土全剖面均有亚铁反应,尤以表层量最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