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的试验原理最早由唐路平等人在瑞典提出,北欧以此原理为基础发展了CTH法(NT Build 492-1999.11),同时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IBAC,RWTH Aachen)也在DuraCrete Document BE95-1347/R8-1999.03研究报告和DAfStbHeft 510-2000中提出了RCM方法。RCM方法是德国氯离子电迁移快速试验方法发展中的一种版本,而且已先后被瑞士SLA 262/1-2003标准和德国BAW标准草案(2004.05)采纳。经过多年的发展,RCM法在国际上被认为当前测量在非稳态下氯离子扩散系数较为精确的试验方法之一.RCM在引入到国内变成两个版本,主要区别有三点:1)试验过程中的电压调节及对应的测试时间不同。以下内容摘自《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JG/T262-2009。
表1 初始电流与试验时间的关系 ,
初始电流I0 (施加30V电压) mA | 调整后电压U V | 调整后的电流I0 mA | 测试时间t h |
I0<5 | 60 | I0<10 | 96 |
5≤pound;I0<10 | 60 | 10≤pound;I0<20 | 48 |
10≤pound;I0<15 | 60 | 20≤pound;I0<30 | 24 |
15≤pound;I0<20 | 50 | 25≤pound;I0<35 | 24 |
20≤pound;I0<30 | 40 | 25≤pound;I0<40 | 24 |
30≤pound;I0<40 | 35 | 35≤pound;I0<50 | 24 |
40≤pound;I0<60 | 30 | 40≤pound;I0<60 | 24 |
60≤pound;I0<90 | 25 | 50≤pound;I0<75 | 24 |
90≤pound;I0<120 | 20 | 60≤pound;I0<80 | 24 |
120≤pound;I0<180 | 15 | 60≤pound;I0<90 | 24 |
180≤pound;I0<360 | 10 | 60≤pound;I0<120 | 24 |
I0≥360 | 10 | I0≥120 | 6 |
与表1对应的国内外试验方法标准为:
北欧NT BUILD 492(Chloride Migration Coefficient from Non – Steady - State Migration Experiments)
表2 初始电流与试验时间的关系 ,
初始电流I0 (施加30V电压) mA | 测试时间 h | 初始电流I0 (施加30V电压) mA | 测试时间 h | |
I0 < 5 | 168 | 30 ≤;I0 < 60 | 24 | |
5 ≤I0< 10 | 96 | 60≤;I0<120 | 8 | |
10≤I0<30 | 48 | 120≤I0 | 4 |
与表2对应的国内外试验方法标准为:
EU – Project CHLORTEST G6RD – CT – 2002 – 00855推荐标准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9
《青岛海湾大桥专用施工技术规范》推荐标准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JG/T262-2009)要求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必须同时具备按照上述两表进行电压与测试时间调节的能力。
区别2)
试验过程所用溶液不同:按照表1所用溶液为10%的NaCl溶液和0.3mol/L的NaOH溶液:而按照表2所用溶液为含5%NaCl的0.2mol/LKOH溶液和0.2mol/LKOH溶液。
区别3)
计算公式不同,且差别较大。具体请见《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JG/T262-2009,解释权归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