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RF基本概念与集总参数模型
1.1电磁波频谱
1.2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形式矢量
1.3组合元件
1.4趋肤效应
1.5平板及电荷间的电场分布
1.6磁场——右手法则
1.6.1功率单位
1.6.2相对分贝
1.6.3绝对功率
1.7直导线电感
1.8直导线电抗
1.9电阻等效电路
1.10金属膜电阻与碳质电阻器的频率特性
1.11例题
1.12电感的等效电路
1.13电感的阻值与频率的关系
1.14电感Q值与频率的关系
1.15提高Q值的途径
1.16单层空芯电感设计
1.17环形电感
1.18磁芯特性
1.19磁芯材料
1.20磁芯电感等效电路
1.21环形电感器设计
1.22例题
1.23实际绕阻实例
1.24电容等效电路
1.25电容阻抗随频率的变化
第2章滤波器与谐振电路
2.1振荡电路
2.2滤波器响应的定义
2.3一个简单RC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2.4简单高通滤波器
2.5LC谐振电路频率衰减的计算
2.6有载品质因数
2.6.1Rs与RL对Q的影响
2.6.2Rs和RL对有载品质因数Q的影响
2.6.3有载品质因数Q
2.6.4例题
2.6.5串并转换
2.6.6组件Q值对有载Q值的影响
2.6.7例题
2.6.8元件品质因数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2.6.9例题
2.6.10通过阻抗变换增大品质因数Q
2.6.11例题
2.7不同滤波器的比较
2.8有载品质因数、纹波与器件个数的关系
2.9归一化与低通原型
2.10巴特沃斯滤波器
2.10.1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响应特性
2.10.2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元件取值
2.10.3例题
2.10.4负载不等
2.11切比雪夫滤波器
2.11.1切比雪夫响应(通带有波纹的滤波器)
2.11.2更多的波纹会产生更大的衰减
2.11.3切比雪夫滤波器
2.11.4例题
2.12贝塞尔滤波器
2.13频率和阻抗缩放
2.14低通滤波器设计
2.15高通滤波器设计
2.16带通滤波器设计
2.17频率响应呈现出几何对称
2.18低通网络转换为带通网络
2.19带通滤波器频率和阻抗的扩展
2.20带通滤波器设计过程总结
2.21带阻滤波器设计
2.22低通到带阻的转换
2.23带阻滤波器频率和阻抗扩展
2.24有限Q值的影响
2.25对使用最高Q值元件的建议
第3章传输线与S参量
3.1低高频之间的差异分析
3.2传输线的等效集总电路模型
3.3行波方程与特征阻抗Z0
3.4反射系数Γ(x)
3.5无耗传输线
3.6四分之一波变压器
3.7传输线的基本类型
3.7.1基本传输线
3.7.2开放双线(横电磁模式)
3.7.3有损电介质(损耗角正切)
3.8同轴线
3.8.1TEM波模式
3.8.2同轴线路单位长度衰减
3.8.3同轴线中高次模的传播
3.9高次模传播在功率传输中的作用
3.10对称带状线
3.10.1TEM波磁场分布
3.10.2带状线的特征阻抗
3.10.3两个高阶带状线模
3.11非对称带状传输线(微带线)
3.11.1封闭微带配置
3.11.2有效介电常数(εeff)
3.11.3微带线特征阻抗
3.11.4微带线中高次波的抑制
3.12其他类型传输线
3.13网络特性
3.13.1传统网络
3.13.2H参量测量
3.13.3双端口网络传输线
3.13.4二端口网络的S参数
3.14多端口网路
第4章阻抗匹配
4.1阻抗匹配
4.2匹配网络的类型
4.3L形匹配网络
4.4阻抗匹配的方法
4.5三元件匹配
4.5.1π形匹配网络
4.5.2T形匹配网络
4.6低Q及宽带匹配网络
第5章Smith圆图及其应用
5.1Smith圆
5.2Smith圆的构成
5.3等阻抗圆和等电抗圆
5.3.1等阻抗圆
5.3.2等电抗圆
5.4阻抗转换为导纳
5.5叠加导纳坐标
5.6增加并联电容
5.7增加并联电感
5.8串并联电感与电容在Smith圆图中的变化
5.9利用Smith圆进行阻抗匹配
5.10压缩Smith圆图
5.11网络的频率响应
5.12Smith圆图在传输线中的应用
第6章信号流图
6.1信号流图技术
6.1.1信号流图的作用与规则
6.1.2激励源信号流图
6.2梅森公式
6.3功率转换增益(GT)
6.4功率转换增益方程
第7章小信号放大器设计
7.1单向功率转换增益
7.2稳定性考察
7.2.1稳定条件与不稳定条件
7.2.2稳定圆
7.3最大传输功率增益
7.3.1最大传输功率增益条件
7.3.2最大可用增益(MAG)与最大稳定增益(MSG)
7.3.3恒定增益圆
7.3.4双端口网络中的噪声
7.4噪声系数
7.4.1噪声系数的定义
7.4.2两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7.4.3等噪声系数圆
第8章功率分配器、合成器与耦合器
8.1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耦合器
8.1.1偶奇模分析
8.1.2分析找到S11
8.1.3Wilkinson分配器的频率响应
8.2正交混合分支线
8.3180°混合环形波导管
8.4方向耦合器
8.5耦合线理论
8.6Lange耦合器
第9章PIN二极管电路
9.1PIN二极管结构
9.2PIN二极管原理
9.3PIN二极管等效电路
9.4单刀开关
9.4.1单刀开关(串联结构)
9.4.2单刀开关(并联结构)
9.5多二极管设计
9.5.1设计方法
9.5.2单刀多掷(SPNT)
9.6PCN单刀双掷T/R(发送/接收)开关
9.7恒定阻抗开关与衰减器的设计
9.8PIN二极管移相器
9.8.1开关线移相器
9.8.2负载线移相器
9.8.3反射式移相器
第10章数字技术在射频功率放大器系统中的应用
10.1数字技术在射频功率放大器系统应用中的介绍
10.2数字预失真(DPD)
10.2.1PA放大器模型
10.2.2DPD结构
10.2.3DPD性能结果
10.3波峰因数消减
10.3.1一些基本概念
10.3.2波峰因数消减
10.4包络跟踪
10.4.1包络跟踪系统结构
10.4.2宽带高效包络放大器
10.4.3ET功率放大器的测量
第11章芯片电磁兼容问题
11.1基本概念
11.1.1电磁干扰
11.1.2串扰的电磁场描述方程
11.1.3电磁辐射
11.2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11.2.1电磁辐射测试方法
11.2.2电磁辐射发射测试方法
11.2.3电磁传导发射测试方法
11.2.4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试方法
11.2.5辐射抗扰度测试方法
11.3电磁兼容仿真模型
11.3.1IBIS模型
11.3.2ICEM模型
11.3.3ICIM模型
11.3.4仿真实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