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岩层的岩石特征和它们形成的时代,香港的地质工作者把香港地区的地层柱划分为17个地层组和4个火山岩群。
代 | 统/系 | 群/组 | 厚度 (米) | 分布 | 形成环境 | 年龄 (百万年) |
---|---|---|---|---|---|---|
新生代 | 全新统 | 冲积层(未分组) | 21 | 新界北部 | 冲积平原 | 0.6-0 |
坡积/冲积层(未分组) | 0-15 | 全香港各处山坡及山间盆地 | 山坡堆积及洪积 | |||
坑口组 | 31 | 香港海域 | 海相砂泥 | |||
上更新统 | 山下村组(陆上) | 10-36 | 新界北部 | 河流阶地; 山坡及山间盆地堆积及洪积 | 1.4-0.6 | |
赤鱲角组上部(海区) | 60 | 香港海域 | 海相砂泥 | |||
中更新统 | 黄岗山组(陆上) | 17-30 | 新界北部 | 河流阶地; 山坡及山间盆地堆积及洪积 | ||
赤鱲角组下部(海区) | 30 | 香港海域 | 海相砂泥 | |||
下第三系 | 平洲组 | 450 | 平洲岛一带 | 淡水湖泊沉积 | 53-33.7 | |
中生代 | 上白垩统 | 吉澳组 | >100 | 吉澳、鸭洲、长排头及流浮山 | 96-65 | |
赤洲组 | >1,200 | 赤洲、石牛洲及大鹏湾海底 | ||||
下白垩统 | 八仙岭组 | >500 | 八仙岭等地 | 135-96 | ||
滘西洲火山岩群 | >1,000 | 新界东西贡、清水湾及牛尾海一带 | ||||
浅水湾火山岩群 | >2,000 | 大屿山岛、嶂上、西贡及香港岛 | ||||
下白垩统 至 上侏罗统 | 大屿山火山岩群 | 1,500 | 大屿山岛 | 154-96 | ||
荃湾火山岩群 | >500 | 元朗、上水、大埔及沙田 | ||||
中下侏罗统 | 大澳组 | 800 | 大澳 | 203-160 | ||
下侏罗统 | 屯门组 | 400 | 屯门至天水围一带 | |||
赤门海峡组 | 120 | 凤凰笏、白角山南岸、泥涌、深涌及元朗 | ||||
上古生代 | 中下二叠统 | 丫洲组 | >100 | 大埔海丫洲岛 | 290-260 | |
下二叠统 | 大埔海组 | 500 | 马屎洲及中文大学 | |||
下石炭统 | 落马洲组(新田群) | 300-400 | 罗湖、大石磨及落马洲;老鼠岭、米埔、横洲及虎地上村 | 355-325 | ||
元朗组(新田群) | 350 | 马田、元朗及朗屏 | ||||
泥盆系 | 马鞍山组 | >500 | 马鞍山 | 400 | ||
黄竹角咀组 | 300-600 | 马鞍山、白沙头洲至黄竹角咀、泥涌及大洞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