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bj130轻型货车概述

2018/06/19225 作者:佚名
导读:BJ130轻型货车20世纪60年代初,为改变北京的市容市貌,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万里提了三个要求:一是马车不进城;二是黄土不露天,三是路桥要立交。于是,北京急需一款机动交通工具来替代马车作为市区运输的主力。BJ130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任务下达给北京市交通运输局后,北京二汽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便到处走访、取经,学习造车经验。时任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的朱临提出制造这款轻卡的几个原则:车的总重量不超过

BJ130轻型货车

20世纪60年代初,为改变北京的市容市貌,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万里提了三个要求:一是马车不进城;二是黄土不露天,三是路桥要立交。于是,北京急需一款机动交通工具来替代马车作为市区运输的主力。BJ130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任务下达给北京市交通运输局后,北京二汽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便到处走访、取经,学习造车经验。时任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的朱临提出制造这款轻卡的几个原则:

车的总重量不超过四吨(载重两吨,空车重量不超过两吨)、技术要先进且符合我国国情,等等。 北京市汽车修配厂二分厂(当时隶属市交通运输局)有较好的修车经验,而且还有很强的配件自制能力,之前也曾参与过对汽车的试制,加上工人们从修车到造车,主动性十分高。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1966年4月20日,两辆BJ130型2吨轻型载货汽车终于出厂了。这两台车可以说是师傅带着徒弟们,一榔头一榔头敲出来的。

当时的这款车确实是独立设计的--从发动机到底盘和附件,尤其"后轮双胎"乃是中国技术人员的创造--但是外形还是借鉴了日本丰田的DYNA轻卡。BJ130的首轮设计可以说是基本成功的,但它是样车,有不少问题。在样车的基础上,北二汽又进行了第二轮设计,形成了可以投产的商品车。BJ130驾驶室的原型:丰田DYNA在之后的几年里,BJ130一直很畅销,外地偏远省份都是用棉花、羊肉什么来换车,还有不少人通过批条子来厂里买。在这种情况下,厂领导千方百计想把产量提高。技术人员于1978年开始,陆陆续续设计了BJ130系列化行谱,把载重量拓宽到3吨、4吨,还开发了2吨、3吨长轴距车。

北二汽还为其他汽车厂无私提供了全套BJ130的设计图纸。当时只要有第一机械工业部的介绍信,全国具有汽车生产能力的企业都可以免费向北二汽索取全套的BJ130图纸。这样一来,全国可以根据北二汽的图纸做出产品的企业逐渐发展到20多家(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BJ130厂")。在1970到1996年的26年里,各地BJ130型车的总产量超过了50万辆,除了轻卡,还开发出了道路工程车、绿化喷灌车、洒水车、电力工程车、消防车等特种车和专用车。BJ130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从1985年开始,全国的汽车企业都大搞技术引进,北二汽也有技术引进任务。第一机械工业部以技贸结合的方式,从日本买了3万辆五十铃小卡车,每车带来技术100美元,3万辆车共300万美元(相当于把五十铃小卡车的全套图纸买进来)。

实际上这款五十铃小卡车跟BJ130属同一类产品,很多定位都是相互重叠的,它的载重量也是从1.5吨到3吨,只不过驾驶室的现代感强一些,发动机比较先进。北京二汽由于对老产品的依赖,不愿意大改,就只套用了五十铃的部分发动机和驾驶室,其他部位继续沿用BJ130的底子。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弄出来的产品改为"BJ136"。从此BJ130完成了历史使命,陆续退出了中国汽车工业史的舞台。 附:

BJ130车型资料 :

试制时间: 1966年4月20日

大批量投产: 1973年

整车尺寸: 4750X1900X2130(单位:毫米)

最高车速: 每小时85公里

100公里油耗: 15升

最大爬坡度: 36.7度

载质量: 2000千克

附:

北京二汽的"生平"--

1955年 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前身北京市汽修二分厂成立,是我国最早生产轻型汽车的企业。

1965年 更名为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第二修理厂。

1966年 试制出两辆BJ130样车。

1968年 BJ130投入小批量生产,1973年转入批量生产。

1969年 试制出第一辆样车,命名为卫星牌轿车。

1972年 更名为北京市二里沟汽车制造厂。

1975年成为当时国内生产量最大的轻型货车车型。

1976年 更名为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

1981至1983年间 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对BJ130汽车进行了较大改进。

1985年 引进日本五十铃N系列汽车技术。此时在轻型汽车行业排名第二。

1986年 试制BJ136轻型汽车。

1988年 与香港肖特吉公司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组建中外合资企业。

1991年 北京二汽产量在轻型汽车行业排名第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步走下坡路。

2002年 连续亏损,停产。

2005年 破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