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石材为黄斑红砂石,其风格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① 古风时期,即公元前3~公元1世纪的早期王朝时代,雕像造型质朴粗拙,孔武有力,如帕尔卡姆出土的《药叉立像》。②过渡时期,即由古风向古典主义过渡,约当1~4世纪的贵霜王朝时代,其初期的雕像仍保留古风传统 ,以慓悍粗犷见长 ,人物偏袒右肩,薄衣透体,肌肉健壮而裸露,后期则吸收了犍陀罗佛像的希腊化技法,造型上向古典主义过渡。此时的耆那教等印度宗教的雕刻受佛教雕像的影响亦继续发展,如大雄像被雕成类似佛陀的形象,而一些高浮雕的裸体药叉女,体形丰满、圆润,姿容妖冶,富有肉感,成为马图拉雕刻的代表作。③古典主义时期,即约4~6世纪的药叉女》( 约前2世纪)笈多王朝时代,此时雕刻已完成了从贵霜时代向笈多样式的过渡,创造了纯印度风格佛像样式之一,即马图拉样式的佛像。此时印度教的雕刻活动也在佛教雕刻蓬勃发展的影响下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