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60-370年间,在当时有一位大哲学家叫德莫.克利特的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应是由原子和虚无组成且原子在虚无中做永恒的运动。但是他这一观点却遭到公元前384-322年间的另一位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强烈反对和排斥。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空绝不可能存在,因为空间必须有物质性才能相互作用,所以空间决不会虚无到没有任何物质存在,而空间必须是一个有作用存在的连续的物质实体,这就意味着原子论失去了其应有的基础,即原子根本不存在。由于亚里士多德和德莫克利特二人的观点截然相反又都是当时的权威人士,故此二人的观点在以后的几千年里逐渐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派系,这两个派系之间的争吵一直延续到公元十七世纪。
十七世纪的西方由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发展迅猛,特别是工业革命促使西方各国经济发展迅速,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促使煤矿业也迅猛发展,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大大增加。由于当时生产力的限制,挖煤、采矿主要依靠人力维持,技术的落后使得矿井中经常漏雨渗水,使得矿井内积水成灾事故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煤矿业的正常发展,于是有人发明了抽水泵用它来排除矿井中的积水,就在使用过程当中工程师们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无论如何改进抽水机的设备和精度都无法将水抽到10米以上的高度,也就是说利用真空抽水存在一个极限值问题,这个奇怪的极限值问题一直困绕着当时的工程师们,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前提下便有人带着这个奇怪的极限值问题去请教当时的著名科学家伽利略。
伽利略当时年事已高但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感兴趣并据此猜测:真空泵之所以能克服重力并把水传输到高处那是因为管子内部的真空可能具有一种作用力的结果,并且他还把这种作用力称之为"真空力";而且还进一步猜测,真空泵之所以只能把水输送到10米左右的位置可能是"真空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年迈多病的伽利略没有精力去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他的一个学生托里拆利,并提示他如果水有这么一个高度限制,那么其它液体也一定有一个类似的高度限制,并且其液体密度越大则高度越低。后来托里拆将水改为水银又将铅管改为玻璃管后成功的进行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但是学生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却与老师伽利略先前的猜测相去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原先伽利略所认为的"真空泵之所以能克服重力并把水传输到高处那是因为管子内部的真空可能具有一种作用力的结果",被托里拆利定论为"真空泵之所以能克服重力并把水传输到高处那是因为管子外部的大气所具有的重力作用的结果";原先伽利略所认为的"真空泵之所以只能把水输送到10米左右的位置可能是"真空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被托里拆利定论为"真空泵之所以只能把水输送到10米左右的位置是因为大气压具有一定限度的"。
再后来帕斯卡多姆山实验和马德保半球实验的出现和加入,促使大气压理论风靡一时并且成为了诠释真空泵现象的主流思想和理论,从此伽利略的"真空作用论"及其"真空力"概念被"大气压作用论"及其"大气压强"概念所替代,"真空作用论"思想及其"真空力"概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生就被扼杀、框亡在襁褓和摇篮中。
那么在真空泵现象当中,促使液体水克服重力方向、逆着引力方向反方向运动的施力物质到底是伽利略所说的真空所具有的真空"作用力"呢?还是托里拆利所说的大气所具有的大气压强作用力呢?二者究竟孰是谁非呢?物理学界和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几百年来也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