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地下管线普查后时代的持续利用

2015/04/281653 作者:佚名
导读:目前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体系复杂,其中包含行业管理和权属管理等,而管线权属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地下管线建设的统一管理。

自1998年4月原建设部下达《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以来,许多城市虽然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但多数城市并未形成动态更新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致使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更无法对外提供有效利用,导致近年来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燃气爆炸、井盖吃人等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运行秩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之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监总局和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以推进全国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进入高峰时期。

然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地下管线管理就可高枕无忧了吗?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地下管线管理的开始,怎么维护、应用好普查成果,才是下一步工作之重。

成立机构,明晰管理职责

目前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体系复杂,其中包含行业管理和权属管理等,而管线权属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地下管线建设的统一管理。为切实解决该问题,各城市应建立健全地下管线管理机构,负责起本区域内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工程稽查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等,针对各行业和权属部门,应明确其各自管理职责,以理清地下管线管理体系。据悉,早在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市委、市政府就已认识到该问题,在原淄博市城建档案馆的基础上组建淄博市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负责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2013年,全市五区三县全部完成机构建立,同年淄博市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明确全市管线运行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中有关部门管线安全管理职责的通知》,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例如,规定发改委负责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立项审批核准工作,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等。

健全机制,实现数据动态更新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4类地下管线的长度,2011年是1990年的8.16倍,说明地下管线数据增长迅速,如不能及时更新,普查成果很快就会失去使用价值,甚至对使用者起到误导作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各城市在地下管线普查完成后还应及时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本地发展特点,制定并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健全机制,建立起闭合管理流程,实现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和维护。淄博市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淄博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淄博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制定地下管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联席会议、联合会签等配套管理制度,建立起从地下管线建设工程报建到竣工验收备案,直至管线废弃的全生命周期闭合管理流程,从而确保了地下管线设计文件、补测补绘数据、竣工测量数据的实时收集,实现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

科技创新,提升信息应用率

因地下管线资源分类众多,权属部门多样,各专业管线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产权部门,因此即使管理机构完成了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也难以与权属部门、产权部门实现信息互通,无法将普查成果充分利用起来,更无法实现数据的互补更新。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管线数据的共享。然而,按照《建设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建设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属于国家秘密级事项,这就要求数据的共享必须以安全、保密为基础。针对该问题,各城市应加大科技创新,通过科技手段在保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互联共享,提高管线信息的应用效率。

智慧管网,与“智慧城市”并联

地下管线普查数据和信息系统,可以为各类“智慧管网”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平台和分析工具,解决城市内涝,实现与“智慧城市”相关信息化建设的共享交换,并促进其工作开展。这项工作是对普查数据的深层挖掘和利用,是地下管线普查的更深层次价值体现。各城市应以管线普查为契机,借助管线基础信息平台和分析工具,建立起风险评估、预报预警、远程控制等机制,并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管网的建设工作中。

地下管线普查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是摸清地下管线现状的手段,怎么充分发挥它的价值才是关键,这就要求管理单位加快推进普查成果的应用,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提升地下管线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对外共享程度,为分析城市安全和管线稳定运行隐患、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提供有力工具,进一步推动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