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草木樨属植物起源于小亚细亚,后来传播到整个欧洲温带各国。另据报导,典型草木樨亚属[二年生白花和黄花草木樨(M.officinalis(L.)Desr)]起源于中欧到远东西藏。又据记载,白 花草木樨起源于亚洲西部,黄花草木樨起源于欧洲,香甜草木樨(M.SuaveolensLeded)起源于我国四川等省。在地中海地区2000年前已用作绿肥及蜜源植物。白花、黄花和印度草木樨(M.indicusAAII)已遍及几大洲。全世界草木樨植物约有20种,我国有7种,即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细齿草木樨(M.dentatuspers.)、香甜草木樨、印度草木樨、高草木樨(M.altissimusThuill)和伏尔加草木樨(M.wolgicuspoir)。我国北方栽培的主要是二年生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二者的不同是:前者花冠白色,株体较高大,后者花冠黄色,株体较低,前者比后者晚熟约2周,其它性状完全一致。南方主要是一年生草木樨。我国于1922年在山东进行引种试验,1942年,由叶培忠教授首先在甘肃省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引种试验。1944年在天水开始繁殖推广,主要是二年生白花和黄花草木樨,逐渐由天水推广到全省各地,并很快推广到西北、华北、东北及南方一些省区。中国草木樨种植面积每年为1000万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