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湖北]武汉:百岁供水管昨“光荣退休”

2015/05/221320 作者:佚名
导读:昨天,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六渡桥一段长约200米的供水管退出运行。与普通管道不同的是,这段管道建于清朝光绪34年(1908年),宣统元年(1909年)通水,运行至今已106年。

送出“武汉第一滴自来水”工作106年没爆过一次管
武汉百岁供水管昨“光荣退休”

昨天,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六渡桥一段长约200米的供水管退出运行。与普通管道不同的是,这段管道建于清朝光绪34年(1908年),宣统元年(1909年)通水,运行至今已106年。

送出武汉第一滴自来水

市水务集团介绍,武汉是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全国第四座拥有自来水供应的城市。这段老管道是全市6000多公里管道中运行时间最长的,也是我市最后一处百年以上老供水管道。铺设这段供水管的,是武汉供水的第一人——宋炜臣。

武汉晚报记者查阅史料,宗关水厂于1906年秋动工兴建,位于后城马路张美芝巷口(今中山大道前进五路路口)的汉口水塔1908年开建。1909年,宗关水厂竣工,汉口水塔落成,同年9月4日水厂投产供水。水厂铺设水管100余公里,日供水约23000吨。

此次退出运行的供水管道,就是当年由宗关水厂向汉口水塔及周边区域供水的主供水管道。这段管线从宗关水厂铺设到汉口水塔,为两股5公里长的并行管线,当时花费了58万大洋,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管道全部从英国进口。

老水管将送往博物馆保存

史料中还记载了一则趣闻:当时市民对自来水加氯后有异味反响较大,传出了“吃自来水会烂肚肠”的谣言。宋炜臣在送水典礼上,拧开水龙头自己带头喝了第一杯自来水,还在江汉路一带当众喝自来水给居民看,很快平息了谣传,从此汉口30万市民结束了食用长江浑浊水的历史。

市水务集团介绍,此次为配合地铁6号线六渡桥站建设,这段老供水管道将进行迁改。目前管道仍在地铁工地内部,等8月份将把管道起出,届时将把这段老管道送到博物馆妥善保存,留住这段武汉城史的珍贵记忆。水务集团为此特别叮嘱地铁施工方,国内百年以上老供水管道非常罕见,施工中要尽可能保护好这段管道。

运行百年没爆过管

这段供水管管壁厚度为22毫米,管内径为508毫米,接口填料为青铅。虽然外表包裹着厚厚的泥巴,但冲洗干净后,青色的管身仍然非常光滑、完整。

最让供水部门惊叹的,是这段老管道的坚固。据水务集团网管管理部工程师李丹介绍,武汉的供水系统在清末掀起大规模建设之后,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进入第二次发展建设期,用的供水管主要是铸铁管,到了90年代,用的主要是水泥管。这些管材强度不够,在长时间地面车辆碾压、管内高压情况下,经常爆裂。进入新世纪,改用高强度钢管、球墨铸铁管后,管道爆裂现象才大大减少。而这段老管道运行106年,竟然一次爆管都没发生过,只是偶尔发生管道接口处渗漏。

除了够坚固,这段供水管供水水质也很好。李丹说,按照国家自来水水质要求,水质达到1度以内就能达标;而根据水务集团的水质监测,这段老管道输送的自来水水质一直稳定在0.5度左右。这说明管道内部情况非常好,没有发生严重锈蚀等情况。

材质可能是高镍高硅铸铁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专家王海人根据图片分析称,这段水管100多年都不生锈,只有两种材料可以做到:一是高镍高硅铸铁,二是316L系不锈钢。但100多年前不锈钢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因此材质为高镍高硅铸铁可能性较大。

王海人说,洪山区建设乡花山镇附近的长江边,曾发现过清朝时期的废旧码头,那里锁船舶的铸铁墩至今也没锈,材质也可能是高镍高硅铸铁。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