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华土味建筑——一场超长待机的幻觉审美

2018/09/06129 作者:佚名
导读: 一个清晨,小李从他法国田园风的家中醒来。享用完美式早餐后,离开地中海阳光小区,前往英伦风情步行街附近的威尼斯华庭上班。 类似的场景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日常。二十一世纪初,地产开发势头如日中天。自一线城市起,涌现了一批以海外城市命名的

一个清晨,小李从他法国田园风的家中醒来。享用完美式早餐后,离开地中海阳光小区,前往英伦风情步行街附近的威尼斯华庭上班。

类似的场景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日常。二十一世纪初,地产开发势头如日中天。自一线城市起,涌现了一批以海外城市命名的风情小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五十个普罗旺斯小区,八十个东方花园,一百八十个威尼斯庄园。而这仅仅是住宅小区的数据,其他的风情地标更是不甚枚举——巴黎埃菲尔铁塔与凯旋门,悉尼歌剧院以及美国议会大厦成为最受欢迎的抄袭对象。

从狮身人面像到泰晤士小镇,我们几乎可以在神州大地上遍游世界。

再也没有比“一切为了好卖”的地产营销行业更能真实反映大众趣味的了。买方有自己的考虑:

“请人到家作客时,喊上一句‘我家住在巴黎花园。’”

在那时还是极其有面子的事。另一方面,“洋名”也代表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的金句在报纸杂志上被反复地咀嚼,传阅,消化,排出,勾引着人们在经济腾飞期躁动不安的幻想。在出国旅游刚刚成为大众消费热门时,比起在语言不通的异国跋山涉水吃泡面,住在“雅典花园”不失为一种修正的”出国旅行“。

△ 浙江杭州 山寨圣马可广场 总督府顶嵌入了我国特产红色大字

人们就这样欢喜地在人造的”欧洲幻觉“中住了十几年。在一线城市,当年的购房者已经老了,“普罗旺斯庄园”之类的名号不再洋气。

与此同时,这种“假风格” 与其对应的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地中海风格小区外墙全部采用涂料,因此成本最低,在上海这种湿气蓬勃的地方,没几年就墙皮剥落,露出惨白的内里;新古典和法式庄园的外墙要用石材,所以相对贵一些,但常常被业主质问大理石的辐射问题;英伦小镇是褐石红砖与风情花窗的组合,过气之后还能改成海派石库门再次营销。东南亚泰式风格刚刚崛起,然而只针对联排独栋别墅,低密度社区。至于市中心高层,只能以北欧极简性冷淡来招揽那些同样风格的都市白领。

感谢爱情电视剧的洗脑,提到普罗旺斯,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在脑海里映射出一整片薰衣草花田——尽管如此,尽管如此!当我们购买一套名为“普罗旺斯庄园”的住房时,并不希望住在一个四面漏风的茅草农舍里;同样地,购买威尼斯庄园的人们也不指望整座小区真的建在潮湿咸腥的海上;想来东方巴黎的住户也并不在乎五月革命(但他们真的很在意埃弗尔铁塔,我保证!)。

△ 以上三座铁塔分别来自河南郑州,浙江杭州以及山东龙口

这样看来,大多数房产购买者们并不在乎那些幻象的实质。既然如此,那么当人们在谈论各式风情时,到底在谈论什么?

风情代表着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印象”,即在一瞥之间大脑能够捕捉到的残象。“印象”的特点在于时间短,见效快。国人有多喜欢”印象“这个问题,或许可以请教一下老谋子。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印象XX”系列,票价高昂,场场爆满。又多又满的声光电技术给了观众一种“值回票价”的即时幻觉,然而散场之后,他们将毫无收获(细想之下,当今大多数舒适的活动都是这种感觉)。

最可怕的是,从拉斯维加斯,迪士尼到中国的三线山寨主题乐园,这样的商业成功是可以复制,甚至量产的。再丰富的表象,失去了其精神骨肉后,也只是一碗美味可口的速食面,只能让人长胖,绝无养润灵魂的作用。

△ 烂尾的主题乐园。在中国,这样的场景将会越来越多

当然,此处并不批判“印象”本身,毕竟想要吸引人群(无论是从商业上还是传承角度上),必先以浅显讨人喜欢的形象吸引其近前;同样地,我也不愿过多地评价其中品位孰优孰劣。我们所在乎的是:这些印象是否愚弄了大众?

民智上升,我们清楚地看到,仍有一些开发商恬不知耻地试图用一些二年前的套路继续愚弄民众。在一线城市住宅普遍转型时,一些三四线城市却兴建起了更多的¨东风巴黎¨。这样的把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那些试图把人民当作傻子一样的企业,必然无法存活。我们并不关注这些企业。我们所需要警惕的是另一些人:他们将古老的戏法披上了光鲜的外衣,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输出难副其实的“新鲜玩意”。

如果说二十年前的人还有着对于未知美好生活的梦想,现今的买家显得务实得多。时至今日,在这个地产销售员与小区效果图皆不可相信的时代,很少有人再会为一个虚空的“愿景”买单。区位,交通,得房率成为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关键词。这样的假象往往使人误解,相信国人正逐渐向着理性消费的方向前进。

“购房是一种冲动消费。”

在某知名地产公司任职的吴先生这样说到,

“大开盘那天,从设计部到销售部,所有员工全都手拉手组成人墙以防现场出现踩踏。一共只有200套房子,其中100套已经被预定,而现场却有500人。大多数人的购房冲动源于开盘现场受到的压迫和压力。”

△ 疯狂迷幻的楼市开盘现场

一个幻象散去,人们并不能迎来真理。在消费主义狂欢的时代,“不买就是亏”的口号随处可见。大多数人在茶余饭后都在感慨十年前多买几套房就好了,却忽略了其购买力其实与当年并无差别。房价的飞涨营造了“共同富裕”的假象,在其背后却悄悄拉大了贫穷与富有之间的鸿沟。

九州大地上一向不乏充满创造力的甲方。二十一世纪初,面对铺天盖地的海外舶来品,也有一些开发商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2001年,一座酒店大楼在燕郊拔地而起。福禄寿三位老神仙以钢筋水泥的形式下凡,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摇身一变,成了天子大酒店。这故事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些诸如以身擎天的上古神话。只不过这次三位老神仙敞开胸怀,将躯壳化为遮蔽物大天下寒士俱欢颜(当然是要收费的!)——寿星手里的寿桃还是个套房!

该酒店一经建成,便被各行各业建筑从业者口诛笔伐,并被全票通过评选为“中国十大最丑陋建筑”之一。关于福禄寿大楼的造型,传言甚多:酒店曾在大堂写有“天子酒店经佛届开光,为入住者添一份仙气”的标示,也有当地老百姓说是修来镇宅的。可酒店方对其真正的创意源泉一直三缄其口。让我们不知去何处膜拜这位“高人”。

△ 福禄寿大楼

当我们以为福禄寿大楼仅仅是一个不那么美丽的意外时,类似的”意外“却接二连三地拔地而起。回望过去的十几年,我们有“官帽”,有“铜钱”,有“茅台”,有“泡面”(比起其他几个,秋裤楼实在是委屈,希望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不要硬起名博关注)。

△ 2009年5月15日,重庆,中国第一家性爱主题公园

直至2015年,河南郑州的大地上又立起了一栋半面白宫半面天安门的大楼,将“中西合壁”这个词真正从字面上地实现了。打开这所学校的官网,可以看到校方无不自豪地把这座中西学院的象征意义认真剖析,并注明:该大楼由美国著名建筑师皮特怀特设计。然而恕我学识浅薄,对其并无耳闻。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都遍寻不着这位高人的信息。

这次,我是真的困惑了。在建筑院校人人都知道柯布西耶和密斯等现代建筑大师的时代,这栋大楼的设计者的意图是什么?他究竟是不是故意造出这么一栋大楼,用以批判国内的建筑现状?等我以后赚了大钱,一定斥巨资买张去美国的机票,当面采访下这位怀特先生的想法。

△ 郑州某大学”中西合璧“行政楼。一侧意图模仿中式天安门,另一侧企图致敬美国白宫。不幸的是,没一个面是抄对了的。

回过头看,从施工角度评价,福禄寿大楼(以及其他具象造型的建筑)技术含量并不算低。要使用混凝土这样的材料把酒店搭得这么“栩栩如生”,外观上还得把每块瓷砖贴得平整,堪比参数化定制。

由此可以推断,问题出现在造型上。让我们来看看它当时被评为最丑建筑的上榜理由:

“太过于具象,把民间对金钱,权势的迷恋夸张地表现出来。”

这句话有两个问题:第一,具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比起抽象艺术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形式,具象的绘画与雕塑更能使受众产生共鸣,进而激发美感和愉悦的产生。具象与抽象只是相对概念,正如审美一般,没有高低之分,毋论美丑。而且,如果一群建筑师向公众发声时,只能用“丑陋”一词来攻击一栋他们不喜的建筑,那是不专业,也是不讲道理的。(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些老先生被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口不择言的样子。)

第二,福禄寿三者,只有“禄”算是勉强与金钱权势沾边,其余两位神仙也不过是人类对于健康幸福的追求。谈何庸俗可言?

与其说象形建筑的问题出在”具象“上,不如说是出在对于事物的拙劣模仿上。福禄寿大楼,乃至中西合璧大楼,他们共同的问题在于开发商又一次用其自以为是的老把戏来戏耍群众,而没有人愿意被当作傻子来看待。作为一名经常遇到各式客户的乙方,我实在太熟悉这些客户的套路了。一般来说普通客户的诉求都以冗长的价值观输出开头,以简单粗暴的要求结尾。如:

“我要造个特别特别美的园区!(长达两个小时的美学讲座之后)……我要造座迪X尼那样的尖顶城堡!”

△ 河北美术学院南校区城堡

主题乐园,粗劣建筑的模仿之祖。其恶劣的影响让我们找时间另述。而要去模仿(天知道我没用抄袭这个词已经是很客气了)主题乐园的建筑,使几代人的城市记忆里都留下它的身影,这是建筑师绝对不该做的事情。

无论是普罗旺斯庄园还是福禄寿大楼,它们代表的都是渐渐远去的社会环境。可时至今日,它们还抬头挺胸地站稳了脚后跟,持续且错误地对大众的审美施加引导。糟糕的衣着风潮或许在半年后就销声匿迹,可糟糕的建筑却逼得人民与错误一同生活几十年。

△ 永恒属于罗马,罗马属于中国

相对其他艺术形式,建筑对于时代的反应总是迟缓。然而一旦建成,其绵延的影响却比任何艺术形式都持久。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城市中的建筑?首要原因是,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建筑对人施以影响的跨度实在太广,所以任何建设者在设计时都应该谨慎些,再谨慎些。或许一个人花了几千块购买了一幅劣质的艺术品或许并无关紧要,但若是一座城市,斥资亿万去营建无数低劣糟糕的建筑,并以此为傲,那便是大大的问题。

一座大楼的建成,其后耗费几多人力物力,谁也不该把它变成一个仅仅传播在社交网络的笑话。

甲方与建筑师不该愚弄大众,大众也不该再受到欺骗。对人云亦云的流言,要小心地听;对那些招摇撞骗,满口跑火车的神棍,要谨慎地看;对于“高大上”“逼格高”文艺小清新“这样贴着塑料标签的词汇,要尽量少说少用。

那么,作为一个未受过院校训练的人,该如何辨别一个建筑的好坏呢?一位充满智慧的前人曾说过一段话,或许能够留给我们一些提示(其所处时代离我们很远,很多评价标准都早已改变,然而建筑的核心的价值应该是不变的。):

“如果一栋建筑,乍看之下冷漠疏离,近看之后却无处不透着细腻精致,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它是一栋好的建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