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有这样一段描写:“贾母与湘云、宝钗、林黛玉等众姐妹在大观园里品酒吟诗,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其中有一物名为绣墩,不知是否有得了诸位看官的青眼?绣墩对于古时的女子而言就像是她们的化身,温婉、灵秀;但又不同于女子的循规蹈矩,绣墩自有她的个性。
形似鼓,美如人
绣墩,又称“坐墩”,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平顶微凸,弧腹中空,其造型似鼓,故又称“鼓墩”。国人历来崇尚方正,坐具通常四平八稳,而绣墩却反其道行之,以圆润灵秀的形象出现,不可不谓之个性。作为坐具,绣墩爱美之性犹如少女,也可称独特:在造型艺术上是千姿百态,座面的式样除圆形外,还有海棠、梅花、瓜棱、椭圆形等。墩圈雕花精致,或海棠,或竹节,或藤蔓,栩栩如生,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墩面的装饰也很讲究,除板外,镶嵌还有彩石、瘿木、大理石、藤等。其材质也由原来单一的木质圆凳,发展为陶、瓷、木、石等多种质地,且明清时极为盛行瓷绣墩。品种更是纷繁,有圆面、八方、红釉、蓝釉、粉彩、青花、珐琅、三彩等。绣墩的美似人,风情万种,或许古时女子正是借绣墩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呢!
女儿专属
绣墩,可以说是女性的专属坐具。对于其形象的来源要追溯到战国,虽然那时国人还处在“席地而坐”的阶段,但是绣墩的雏形已现端倪,这一点在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便可窥知一二:“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绣墩因在座面上覆一绣帕而得名,其自身婉约秀丽的特点与女子更相得益彰。
视觉和谐享受
绣墩的出现原更多的是装饰我们的生活。《马未都说收藏》中曾道:“鼓凳是临期性家具,我们的家具一般都是方的,屋里就会感觉缺少变化。有一个圆形的家具,会在陈设上富于变化,视觉非常舒服。它在早期的设计当中,不是为了坐,更多是为了看。让视觉获得一个满足,这是鼓凳一个设计初衷。”绣墩作为一个坐具而言,其出现的缘由可算是“名不副实”啊!绣墩的圆润让家具陈设富于变化,视觉上得到满足,然而女子的秀美搭配绣墩的婉约,不也正是视觉的享受吗?
结语:
绣墩,她的外在充满女性美感,赏心悦目;她的内里独具个性,让人醉心。绣墩作为坐具中的独树一帜,没有方方正正的肃穆之感,唯带了几许温柔,倒似在“男权”世界中出现了一位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