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金银平脱镜

2018/09/06192 作者:佚名
导读:有关金银平脱: 什么是金银平脱? 金银平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种将髹(xiu)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器物装饰技法,是一种极精细的工艺技术。 工艺特点 工艺特点是利用金银延展性能好的特点,于极薄的金银箔片上雕镂出多姿多彩的复杂图案,剪裁成一

有关金银平脱:

什么是金银平脱?

金银平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种将髹(xiu)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器物装饰技法,是一种极精细的工艺技术。

工艺特点

工艺特点是利用金银延展性能好的特点,于极薄的金银箔片上雕镂出多姿多彩的复杂图案,剪裁成一定形状,将它们按照设计用大漆粘合于器物表面,然后在其表面多次髹(xiu)漆,待干透后打磨推光,于漆地上显露出金银花纹。

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人们在某些漆器的外缘镶嵌一圈金银圈,意在使漆器美观耐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平脱的最初形态。

汉代时期,出现了真正的平脱。江苏连云港市海州网瞳庄汉墓出土的金银平脱漆器,广西合浦县牛岭汉墓出土的已朽漆器上的金银箔饰片,是汉代漆胎平脱的重要实物。特别是广西合浦牛岭汉墓出土的金平脱片,“图案中的飞鸟展翅,走兽奔跑,狩猎者骑马飞驰,或引弓待发,或张索欲投,形象生动活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初年,以金属为器胎的平脱器物开始出现,并且在整个唐代,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广为流行。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宗、唐肃宗两度禁令制造金银平脱、宝钿等华贵工艺品,唐代金银平脱逐渐走向衰落,但金银平脱公艺并未失传。

五代时期,新的社会环境工匠用铜片代替,工艺稍有变化,漆面稍高于金属箔片。

至宋代时,审美情趣发生变化,奢靡一时的金银平脱器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在金银平脱的基础上,创新了新的工艺“薄螺平脱”。

金银平脱的运用

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手工业生产极为发达,由金银箔贴花发展而来的金银平脱工艺得到创造性的运用,成为极具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法。

在唐宋人的笔记、史料中,有大量金银平脱器物的记载,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安禄山恩宠莫比,锡赍(ji)无数。”唐玄宗赐给他金平脱犀头匙箸、金银平脱隔馄饨盘、平脱著足叠(碟)子、银平脱破觚、银平脱掏魁织锦筐、银平脱食台盘,杨贵妃赐其金平脱装(妆)具玉合(盒)、金平脱铁面碗等物。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载,天宝十年正月一日安禄山生日时,唐玄宗、杨贵妃赐给安禄山金平脱酒海、金平脱杓、金平脱大盏、金平脱次盏、金平脱大玛瑙盘、平脱匣、金平脱装具、金平脱盒子、金平脱铁面枕、平脱锁子......

从记述中我们可到,唐代的金银平脱记述应用很广泛,器物种类包含:酒器、食器、卧具、陈设用品等等,可是目前传世以及发掘出土的的唐代金银平脱器较为罕见,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两点:一、金银平脱长期保存的难度较大,漆会老化分解,二、金银平脱工艺耗金耗工。唐后期国力衰微,金银平脱工艺日渐衰落。

1987年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只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而目前发现的各类金银平脱器,以铜镜的数量为最多。

金银平脱铜镜,美否?

名称: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

年代:唐 代尺寸:直径27cm

出土地点: 西安市长乐坡

现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

简介:1996年五月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一级品确认专家组定为馆藏一级品。出土时碎为三块,残片保存完好,拼接缝隙紧密,经过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修复,重新面世时呈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如图)。镜背使用金银平脱工艺,在布局上,以镜钮为中心,在镜钮四周以金丝同心结环绕,钮外一周贴饰花叶形银片,镜背主纹为四只鸾鸟口衔绶带凌空飞翔,鸾鸟用金片刻镂粘贴而成。金光银亮的饰片在黑色素胎地映衬下更加显得华丽夺目。

名称: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镜

年代:唐 代尺寸:直径36.2厘米

出土地点:传河南郑州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简介:镜背纹饰以镜钮为中心,围绕四重八瓣莲花,以平脱技法刻画出对称的莲花、枝叶、羽人、祥云、飞凤等图案,羽人造型与当时壁画中的飞天形象相似,飞凤的羽毛、纹理刻画细致,造型舒展大方,秉承了汉代纹饰布局,为满花式,在岁月的侵蚀下,漆膜已经斑驳,但是平脱的图案依然完好。此镜镂刻精细,纹饰饱满,富丽堂皇,正是鲜明的盛唐之风格。

名称:金银平脱花鸟背八葵镜

年代:唐 代尺寸:直径28.5厘米

现藏: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简介:此镜为八出葵花形,圆钮,钮外装饰宝相花座,其外缠绕的花枝,伸出十个花蕾,共有四组禽鸟环绕花丛飞翔,每组有大小不同的六只飞鸟。八葵瓣各有一只衔花鸾鸟和一枝花枝,显示了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