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承袭了三千年的建筑历史,历经形式大小和工艺的演变,以其美观、质朴、防雨、保温之优点,终成中国传统建筑必不可少的主材之一。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中国青瓦的生产比砖早。从甲骨文字中可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和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青瓦的发掘和发现,故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那时可能还没有覆盖烧制的陶青瓦。陶青瓦或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66年)开始用于屋顶,从岐山遗址可见遗存,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到了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板青瓦、筒青瓦、青瓦当等屋面青瓦,这些青瓦表面多刻有精美的图案,许多春秋时期遗址都有发现。春秋早期,屋面覆盖青瓦的建筑还不多,《春秋》记载“隐公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青瓦屋。”可见青瓦屋是当时很有名的建筑。到了战国时期,青瓦屋逐渐多了起来。秦汉时期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青瓦榫头使青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青瓦钉和青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青瓦当的筒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青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
砖瓦之间浓缩着传统建筑的精髓,沉淀着民间记忆的丰厚底蕴,渗透着中国味道。
青瓦铺于房顶,素雅、古朴、宁静;飞檐举于天地,飘逸、灵动、轻盈。
在这一角瓦片中,历史的韵味迎面而来,指向旧梦,指向古典。
瓦上四季,檐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