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古建并存千百年的兽形装饰独特构件,不仅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更成为鉴别中国建筑规格的独特标志 。
中国古人相信,宫殿、庙宇等屋脊上装饰“龙吻兽”可避火灾,驱魑魅。“吻”系嘴唇连着腮之意,相传龙是用口生孩子,故而龙的儿子叫做吻。在正脊两端的称为正吻,根据其形象的不同又可称为鸱尾、鸱吻或吻兽;在垂脊和戗脊端部的称为垂兽和戗兽;在转角部岔脊上的众多小兽称为仙人走兽;仔角梁头上有一枚套兽;重檐屋顶的下檐正脊在转角有合角吻兽。
而脊兽按其口的朝向,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口向下,呈含脊状,称为螭吻;另一类口向上,或张嘴或闭嘴,称垂兽、望兽、蹲兽。
中国古代建筑檐角上的脊兽又叫镇瓦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除皇家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安置。脊兽从唐宋时的一只,逐渐增加到数目不等的蹲兽,至清代形成了当下人们见到的“骑凤仙人”领队的小兽队列形态。
实际上,这些设计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中国古建大多为木质结构,为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承受重力,须用瓦钉进行固定,而为了更具视觉效果,钉帽后被美化成了各种动物形象。“骑凤仙人”的作用即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
有传说称,齐国国君在一次作战失败后来到一条大河岸边,眼看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一只大鸟飞至眼前助其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将其放在建筑脊端,亦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除装饰、寓意作用外,脊兽还被赋予了标志等级和避火防雷等传奇的功能。垂脊兽的数量和种类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制度,数量越多,说明建筑级别越高。除骑凤仙人外,智慧的中国古人为它们的顺序编了一个极为好记的顺口溜:“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普天之下,唯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可以见到它们的全貌,也就是说从古至今唯一一个拥有10只脊兽的只有故宫太和殿。
中国古建的殿顶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而庑殿顶是中国古建屋顶中的高级建筑形式。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之首,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独享建筑形式最高规格的重檐庑殿顶,岔脊上排列的脊兽十样俱全,天下无二,这不仅预示着皇权至上,更体现了当时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待遇的观念。
除此以外,紫禁城里的其他建筑,也按照建筑规置安放着不同数量的脊兽,其中乾清宫、中和殿及保和殿减为9个,坤宁宫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部是5个。这些与古建共存的装饰物在建筑大家梁思成看来,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而皇家园林建筑对规格的要求就不若皇宫那般严格,如颐和园里最高级的屋顶是在排云殿,它既是琉璃屋顶,又是全园垂脊兽数量最多的大殿,但只有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7个垂脊兽;四大部洲部分建筑是庑殿式屋顶,但只有龙、凤、狮子、海马、天马5个垂脊兽;德和园大戏楼屋脊上虽有7个垂脊兽,但却无骑风仙人引路。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脊兽神韵犹存。
来源:头条号《清風明月逍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