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襄汾汾城古镇建筑群

2018/09/0638 作者:佚名
导读:汾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留了从唐贞观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很多古建筑。为历史上太平县的县城所在地,遗存有大量古建筑,古建筑总面积约达2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轮堂、古楼、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等,是山西

汾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留了从唐贞观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很多古建筑。为历史上太平县的县城所在地,遗存有大量古建筑,古建筑总面积约达2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轮堂、古楼、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等,是山西省现存较为完整的不可多见的古镇建筑群,有较高的艺术、建筑、考古、标本欣赏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所谓“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其旧址在今襄汾县南端与新绛县交界处的晋城村。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益发卒军汾城旁”即指此地。西汉因在此置临汾县,县域包括今新绛县和襄汾县南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分临汾县北境设泰平县,县治即今襄汾县古城镇。北周为避周文帝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太平县移治敬德堡,即今汾城镇。千百年来,襄陵县和太平县沃野连属,经济富庶,人们安居乐业,素以“金襄陵,银太平”并称于世。

鼓楼位于十字街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为清康熙47年重建,清道光、民国重修,十字歇山重檐楼阁式建筑,通高约15米左右,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两层,下层周砌女儿墙(清称城垛,城墙上的矮墙),中部沿四立柱砌清水墙(就是用砖砌筑而成,只钩砖缝,不需要刷涂料。),四面开门,内部以木梯登二层。二层置木栏杆,可远眺四方,上下两层以斗拱承托出檐和翼角。外观威严而华丽。

穿越千年的记忆,汾城是残缺的,残缺在历史的沧桑中,残缺在自然的风雨中。守望文明的家园,汾城是古朴的,古朴得没有现代的粉饰与雕琢,没有更多现代建筑的痕迹。所以说,汾城是历史的记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历史的信息,诉说着中国城镇的变迁。图片来源:@临汾号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