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净水厂建成于1932年,曾是长春供水文化的印记。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不断扩大,居民生活供水能力需求逐年增大,新的净水厂建成后,这里的价值也在变小,直到被废弃。
2016年,由长春市建委组织编制的《长春市净水厂原址文化生态园设计》编制完成,至此,沉寂近许久的长春市净水厂又走进人们的视野。2017年,它的改造作为了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这座净水厂也在市民的见证下,逐渐变身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目前,随着大部分主体工程的基本完成,其已芳容初绽。
观景平台现代感十足
在位于亚泰大街的生态园入口,两座呈现出白色且现代感十足的建筑足够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这两座建筑便是景观式立体停车场和似乎直入云霄的观景平台。
据了解,景观式立体停车楼系长春市首个,其高26米,共设计10层,可以容纳76辆车存放,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已经进入内部装饰和设备安装阶段。
在景观式立体停车楼对面,一个方形的高楼也耸立起来,不仅外表呈现出科技感和现代感十足的韵味,在最顶层,还设计有一圈玻璃窗。这里便是景观平台。
与观景平台高楼相邻的,是一处综合办公楼,外立面采用水波纹造型的白色铝展板装饰,从远处看,仿佛微风吹过水面荡起的波纹。
而将来,这里还会有艺术家工作室、咖啡室、书吧等功能区,会给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生态休闲场所。
历史建筑修缮和重塑
始建于1932年的净水厂,是长春市第一座净水厂。历经数次改扩建,这里已经不仅仅是长春城市供水历史的缩影,还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因此,这里的历史建筑在设计生态园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留。
园区内的第一、二净水车间,第一、第二蓄水车间,以及大修工段5栋文保建筑,被集中打造成了水文化博览区。
目前,第一净水车间已经改造为水文化博物馆,且主体工程已经完毕,外观呈现出复古的砖瓦色。
据了解,该展馆分为两层,一层做长春供水技术科普展,二层做长春百年供水历程展,开馆后,这里将通过净水流程工艺展示、水文化产业遗迹再利用等方式,结合景观手法保留供水印记,延续长春的供水文化。
除了被保留修缮的建筑外,园区内还有15栋建筑被改造和10栋建筑实现了原拆原建,并大部分工程已经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据悉,为了传承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韵味,设计和施工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不少修缮建筑的或重塑建筑的红砖材料,都是原有建筑拆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还原老工业建筑风貌。
除此之外,在修缮和保留的历史建筑区,其地面铺设的材料还采用了旧边石和旧枕木,似乎获得新生的建筑不缺少原汁原味的风貌。
空中栈道盘于树间
改造一定不失生态,是这里一直延续的改造基础。这里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30.2万平方米,园林景观面积就达到26.9万平方米。杨树、柳树、五角枫、白桦、黑松,还包括很多果树。走在这里几乎随处可见。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生态园内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77%。同时,在施工中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绿化资源。除了保护绿植,这里的很多小动物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据了解,设计施工方在设计走访时,看到园内有很多松鼠、野兔、刺猬、喜鹊等。在改造时,对这些小动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因此在生态园建成开放后,依旧可以看到这些原生态的小动物。
为了让市民零距离接触大自然,这里还设计了空中栈道,其由地面逐渐升高,且有起伏地盘于树间,掠过水面,可以让市民游园时能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
同时,园区还设计建设了自行车道,让人们在快与慢之间尽享绿色之美,目前大部分自行车道已经基本完成建设。
园区在设计时,还引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包括露天的沉淀池,这里便是雨水花园,配合渗透草坪等就能将雨水渗透至地下再被利用,并有一定储水功能,在水上还设计了空中栈道,使得市民可以游完于水面之上。
据了解,目前这里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和修缮工程已经完成,且已进入内部装饰阶段,该园预计将在今年10月1日对外开放。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赵宇/文 张秋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