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梅、松、竹是中国画的特色品类,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纯洁的感情、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并因此被冠以“君子”之称。正是:
“兰梅松竹若君子,
虚怀静远岁寒心。
清白金诺传诚信,
诗经采菽颂中华。”
鉴兰
明 文徵明 墨笔兰竹图卷
兰花最令人倾倒的是『不以无人而不芳』的清幽品性。它有林泉隐士的气质,文人墨客的通性,不图沽名钓誉,追求坦荡胸襟,疏远污水浊尘。至于诗人笔下,兰花更拥有一席之地,
拳心难寄民生苦,
曾将天道念酬勤。
奈何流年因书谪,
空余血气伺兰根。
朱屺瞻 兰竹图卷
兰花入画较梅竹要晚,大概始于唐代。从北宋开始,兰花绘画逐渐发展起来。相传苏轼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荆棘,表示君子能容小人。元初,郑思肖画兰花最著名,寓意也最明确。画兰不画根,如浮在空中。人问其故,答曰土为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
明木庵兰石图轴
清人画兰以郑燮(板桥)为最著名,他画兰也多存寓意,《题兰竹石寄调一剪梅》云:『几枝修竹几枝兰,不畏春残,不怕秋寒。飘飘远在碧云端,云里湘山,梦里巫山。画工老兴未全删,笔也清闲,墨也斓斑。借君莫作图画看,文里机闲,字里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