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武三思一手策划的大阴谋:天津桥畔黄纸谜案

2018/09/0697 作者:佚名
导读:洛阳城内的天津桥畔,是街中心,一天,突然贴出一张黄纸,上面写着几个斗大的字:“当今皇后与武三思有通奸行为。”一下子,全城骚动起来,纷纷扬扬都在议论此事。 消息很快传进了皇宫,韦皇后呼天抢地,嚎哭不止,中宗更是气得脸色苍白,六神无主,好容易才

洛阳城内的天津桥畔,是街中心,一天,突然贴出一张黄纸,上面写着几个斗大的字:“当今皇后与武三思有通奸行为。”一下子,全城骚动起来,纷纷扬扬都在议论此事。

消息很快传进了皇宫,韦皇后呼天抢地,嚎哭不止,中宗更是气得脸色苍白,六神无主,好容易才镇定下来。他传令御史大夫李承嘉迅速调查这件事,调查出来不管是谁都要把竟敢诬蔑中宫的罪犯处以极刑。李承嘉和“功臣派”的桓彦范联名上书弹劾过张易之兄弟,但后来投靠了武三思。接到诏令,他立即赶到武三思家中密商。

原来,这是一桩由武三思一手策划的大阴谋。

武三思与“功臣派”结下冤仇,时时想置这几人于死地。又苦于没有什么把柄。

接着发生的一件事使武三思下决心坚决要除去“功臣派”。

唐中宗的女婿驸马都尉王同皎是参加“神龙革命”的功臣派之一,他见武则天退位后,又形成一个韦后与武三思专权的局面,很是愤慨,便同几个意同道合的人一起商量,准备在举行武则天下葬仪式这一天,派人埋伏在路上,诛杀武三思,并收捕韦后。这些话不幸被人偷听并向武三思告了密,结果,王同皎及其同伙都被杀害。

此时武三思更加感到,“功臣派”与自己的矛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非彻底清除不可,否则自己就有被除掉的危险。他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一天一位中书舍人登门拜访武三思。中书舍人官职不大,但很重要,内廷的诏令旨意,外廷的奏章文书,都要经过他的手传送到各部门。这个人告诉武三思,桓彦范想打击武三思,密令他联络武三思的手下人,搜集武三思的罪状。武三思听后,恨得咬牙切齿,找心腹商量对策。如何设法让中宗痛恨这几个“功臣派”。

心腹中有人提醒他,皇帝这几天正为外面关于韦后与人私通的流言烦恼不安。武三思想起来,一个多月前,有一名小官名叫韦月,斗胆向中宗奏道:“武三思私通中宫,皇上应肃清宫闱,斩武三思。”中宗因难堪而恼羞成怒,命黄门侍郎宋璟立即处死韦月。

宋璟没有听令,说:“依法未经审讯,不得问斩。”

继而又说了一番道理:“陛下不问而诛,是非不明,必会引起更多的人私下谈论此事。岂不更坏?”

中宗根本听不进宋璟的话,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朕不管这些,杀了他,才能解朕的心头之恨。”

宋璟凛然回答道:“臣不能枉法,要杀先杀了臣的头!”

这时有几个公卿大臣见相持不下,出来劝解:“陛下,盛夏季节不宜行刑,待秋后再斩不迟。”

大理卿尹恩贞生怕此事要他审问,使他尴尬,便乘机奏道:“不如先将韦月流放到岭南,过了秋分,再命地方官斩决。”

中宗依了尹恩贞的建议,最后把宋璟贬调出京城。

这件事使武三思心惊肉跳,生怕自己与韦后的秽行被中宗察觉,他也知道中宗的脾气,在他自己还没有相信之前,任何人提起这事,必杀之不赦。于是,他生出一计,何不将外面有关皇后的谣言,推到桓彦范、敬晖等“功臣派”头上,岂不是既能借刀杀了自己的心头之患,又能免除中宗对这事的怀疑。

于是他立即布置,命人于第二天凌晨在天津桥畔张贴了那张黄纸,又密嘱他的同党,受中宗指令调查这件事的李承嘉诬陷“功臣派”。就这样,武三思轻而易举地消灭了他的政敌。

天津桥畔黄纸事件的几天后,李承嘉向中宗报告,天津桥的黄纸是桓彦范、敬晖等“功臣派”干的,意在扳倒皇后和武三思,进而废黜中宗,另立新君。

中宗听后大怒,下令把崔、桓等五人关进监狱准备处死,有大臣进谏:“这五人当初拥立皇上有功,皇上赐予他们免死铁券,不应处死。”

中宗无奈,只得遵从这一意见,改判终身流放之刑。但是,这五人还未走到目的地,就被武三思派去的执行官分别害死了。

这一次胜利,使武三思的权势大大增强,朝臣们争相巴结,形成狐群狗党。而当时的那个中书舍人因投靠武三思,且告密有功,提升为兵部侍郎,连其父也升为礼部侍郎,这个十足的佞臣更加为所欲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