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北京饮用水水源地22个问题曝光,你家的饮用水健康么?

2018/09/0699 作者:佚名
导读:整理 | 管颜青 来源 | 搜狐健康 据人民日报5月7日消息,北京市已完成了全市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违法问题专项排查,公布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单。排查中共发现问题22个(类),其中涉及农业面源污染12个,生活面源9个,保护

整理 | 管颜青

来源 | 搜狐健康

据人民日报5月7日消息,北京市已完成了全市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违法问题专项排查,公布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单。排查中共发现问题22个(类),其中涉及农业面源污染12个,生活面源9个,保护区未划定1个。问题水源地主要集中在水库,主要问题为农业种植,当地表示已经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此外,还存在少量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目前,各地已经公布具体整治措施,并明确整治完成时间。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对此认为,目前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总体的水源的情况关系不会太密切,污染造成的影响也在可控范围内。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那么水质不合格会带来哪些危害,怎样饮水才最安全呢?搜狐健康查询了相关资料。

水质不合格会带来哪些危害?

(1)积蓄中毒: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害物质。重金属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关节疼痛、结石等;尤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细胞、脏器、皮肤、骨骼、神经破坏极为严重。

(2)结石:水质过硬是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高,且易沉积。经常饮硬水,会导致肾结石发病率升高,还会危害人的消化系统,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损伤肾脏和心脑血管。特别是幼儿发育未完全,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发育。

(3)致癌致突变: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已取代微生物污染,成为我国饮用水安全的最大危害。美国环保总署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现有检测技术发现,在饮用水中有756种有机化合物,其中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

(4)亚硝酸盐中毒:目前国家标准对亚硝酸盐要求每升小于0.1毫克,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天然矿泉水标准中则小于0.02毫克,更为严格。亚硝酸盐微量摄入会导致人缺氧中毒,轻者头昏重者昏迷,甚至死亡,长期微量摄入则会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

(5)微生物感染:饮用水需要检测微生物指标,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等,均在监测之列;如果这些指标不合格,易引发细菌感染、寄生虫病,使人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何鉴别水质好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介绍过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水质好坏。

(1)查水温:下水温度一般情况下较稳定,如果水温变化异常,有可能是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大量的地面水渗入地下时水温也会发生变化。

(2)观颜色:清洁的水是无色的,一旦水出现颜色则说明水质受到污染。比如,水出现红色,有可能是由于铁锈或藻类造成的;水体出现黑色多由于金属的污染造成;而出现黄色或棕黄色有可能是由于加入的净水剂过量或由于铬或腐殖质的污染所致。

(3)闻气味: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若水出现芳香臭或类似黄瓜腐烂的臭味,有可能是由于藻硅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发生的场所主要是湖泊和水库;若水出现金属臭多由于铜锌管道老化或因铁管生锈造成,这种水主要出现在自来水管道中;若水中出现腐臭,有可能是由于下水道污水污染造成的,它主要发生在有下水道破损污水流入的地方。但有的高层水箱的溢水口直接同下水道相连,一旦下水道阻塞也有可能造成污水上溯而污染整个水箱水质。

(4)看浑浊度:水体浑浊度超过10度时,肉眼可明显看到水质浑浊,这一般是由于水体中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增加而引起的。

怎样烧水最健康?

(1)避免水龙头二次污染:清晨应打开水龙头,将水放流5分钟—10分钟后再烧开饮用。挑选水龙头时,要注意铅超标的问题。铜制水龙头铅超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最好选用不锈钢材质。

(2)自来水烧水前需静置:烧水前,需将自来水放在容器中自然净化和沉淀五分钟后再烧开饮用。水最好现烧现喝,存放的时间过长,会受到外界污染,而且隔夜水易老化形成死水。自来水在消毒过程中,可能会残留一些氯。为了避免对水质的影响,建议在水快开或刚开时,把壶盖打开,让它继续再烧两三分钟,这样就可以使一些氯的副产品和一些有害物质蒸发掉。

参考资料:

1、http://www.sohu.com/a/127853884_572196

2、http://info.water.hc360.com/2007/11/29090295169.shtml

3、http://www.sohu.com/a/70254950_37488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