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加拿大PPP的发展对中国PPP发展有何启示

2018/09/06315 作者:佚名
导读:加拿大PPP发展 加拿大是国际公认的PPP运用最好的国家之一。 PPP模式在加拿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加拿大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PPP项目的推行和支持力度较大。1991~2013年期间,加拿大政府共计启动了206个PPP项目,项目总金额超过6

加拿大PPP发展

加拿大是国际公认的PPP运用最好的国家之一。

PPP模式在加拿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加拿大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PPP项目的推行和支持力度较大。1991~2013年期间,加拿大政府共计启动了206个PPP项目,项目总金额超过630亿美元,占加拿大国内公共服务领域项目的15%~20%,涉及交通、医疗、环境和住房等多个行业。

加拿大PPP模式的参与方具有明确的责任界定,顶层设计和管理体制较为健全,有专业机构负责PPP项目的审核工作。

一、在责任界定方面

加拿大PPP项目具体的运作过程由私人部门全权负责,可以避免由不同社会资本方负责某个阶段导致的不稳定性和推卸责任;在PPP项目完工之前,政府没有任何支付责任,PPP项目建设完成并且达到事先约定的服务标准后,政府会履行支付责任,但支付期限延伸到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在法律顶层设计方面

加拿大各级政府积极制定个基础设施规划,不断完善PPP项目采购流程。2003年5月加拿大工业部出版《对应公共部门成本——加拿大最佳实践指引》和《PPP公共部门物有所值评估指引》,成为PPP项目的主要依据。组织保障方面,2008年加拿大以皇家公司的形式建立了联邦级的PPP单位——PPP加拿大。该机构由加拿大联邦政府所有,但按照商业模式运作,PPP加拿大通过财政部向国会报告,公司具有独立的董事会。这种形式可以让董事会监测PPP单位的运作。

三、在管理体制方面

加拿大在国家层面成立了PPP中心(PPP Canada)。加拿大PPP中心为加拿大联邦政府所有,实行市场化的商业模式运作,其职责类似于英国的基础设施局(IUK),主要负责PPP模式的推广宣传、政策指导与技术援助,同时负责审核联邦级PPP项目。加拿大PPP中心下设“加拿大P3基金”,提供最高不超过项目投资额25%的资金支持。另外,加拿大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基础设施规划,不断完善PPP项目采购流程。

中国PPP发展

PPP在我国并非全新的事物,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引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建设项目,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经历了探索阶段(1984~1993年)、小规模试点阶段(1994~2002年)、推广试点阶段(2003~2008年)、短暂停滞阶段(2009~2012年)和新一轮推广阶段(2013年至今)等五个阶段。PPP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市场参与公共资源配置(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提供领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PPP在我国被译作“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服务领域优势明显,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表示,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主要基于三大考虑:

一是缓解地方债务压力;二是希望引入专业团队以“专人专事”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并旨在强调中后期的运营和管理环节;三是让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的全周期,借此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企业,帮助其更好地走出去并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经对财政部PPP项目库6400个、总投资约10万亿元的入库项目2018年1月末财承报告数据进行分析,2015-2045年间,需要从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总额为9.9万亿元,年均支出3194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2921个、总投资4.9万亿元,涉及支出责任4.7万亿元,占支出责任总额的47.5%,年均支出1581亿元。

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综合信息平台累计清退管理库项目1160个,累计清减投资额1.2万亿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需要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相比西方国家,中国PPP模式起步并不算晚,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经验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PPP模式要实施总量控制,强化项目监管,提高合规性。2014年以来,国内PPP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项目落地率较低,主要是地方政绩项目、低效项目和重复项目偏多,在合规性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第二,必须实现由“重建设轻运营”向“重建设重运营”转变,限制国有企业的参与规模,防止PPP模式异化成为另一种融资平台。

第三、健全合理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基础设施的盈利性和公益性区分开分别加以量化,并针对项目收益制定合理分配规划。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