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民俗 | 居住习俗之居室类型 室内布局及陈设

2018/09/0696 作者:佚名
导读:每个地区,不管是风俗民情还是住房构造,都带着其地方特色,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地区带给人的民族特色。在藏族,在甘孜州,房屋的构造却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单一的住房,不一样的生活习性。 1居室类型 按房屋建筑结构、用料。甘孜州藏族居室主要有帐篷、

每个地区,不管是风俗民情还是住房构造,都带着其地方特色,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地区带给人的民族特色。在藏族,在甘孜州,房屋的构造却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单一的住房,不一样的生活习性。

1居室类型

按房屋建筑结构、用料。甘孜州藏族居室主要有帐篷、石砌碉楼、夯土碉楼、崩柯四大类。

甘孜州帐篷

牧民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因此帐篷(即牧帐)是牧民最理想的住宅。

牧民常用的黑色牛毛帐篷大多面积宽大质地优良,既防雨防雪,防烟熏火燎,又防寒保暖。是牧民依靠自己传统的手工艺用粗牛毛纺制成粗氆氇,然后缝制而成的。一般大的牛毛帐篷内有柱子12根,或者16根。帐篷外有许多长短不一的帐篷绳。小的牛毛帐篷内仅用2根3米左右的木杆支撑一根木梁。帐篷绳一端固定于帐,另一端拴在地面木桩上。帐篷绳分上下两周,上周各绳用以张拉帐顶。拉绳中部支撑木杆,使帐顶向上鼓张。下周各绳张拉帐壁四周下沿,用以固定帐篷。拉绳皆用粗牛毛捻制。帐篷前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顺脊处有长方形天窗,用以采光排烟。开窗外有护幕一块。白天,晴天翻开,夜间及雨雪天遮盖。帐篷四周下沿用片石或草甸砖砌成矮墙,用以挡风。

一般,从帐篷里往门口看,右边是“阴帐”,是妇女们的住地。奶酪、酥油等乳制品主要在那儿制作。个别大帐篷在“阴帐”内附有小保管室。左边是“阳帐”,常是男人们的住地。来客也住在那儿。宰羊、灌血肠之类皆在此进行。一般,帐篷上方都是供佛的寺主,大帐篷内的“阳帐”附有一个小供养堂,是牧民供佛念经处。帐篷中央砌一长方形灶,燃烧牛粪,可热三锅。灶周围铺以羊皮、毡垫,以便坐卧。

帐篷门前常码放齐人高的干牛粪垛或柴禾垛,用以挡风。

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有名为“纳包”的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或为父母住处,或为供养喇嘛,或为接宿来客等,根据不同需要而架设的。此外,还有叫作“古然”的小四方帐篷,架于畜圈旁边,是守畜人用的。

另外,还有为经商者使用的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形状不一的帐篷。

布制帐篷主要以白棉布用手工剪裁缝制而成,有大有小,有斧刃形,歇山顶形,四方形、六边形等等。小型的多作旅途歇息用。大型的多用于夏季消闲野炊,节日庆典等场合用。农区人家也多自备白布帐篷用于郊游野炊。

白布帐篷讲究装饰,常以黑、兰布剪成各式方格纹、卷草纹、团云纹、八吉祥徽纹等图案花边缝于帐体平面和四周四角。正面帐沿缝制具有象征意味的红、黄、兰三色布幔。

牧民们十分崇信藏传佛教,因此在起居生活中有许多严格规定。如:牧民们绝不将鲜肉拿到“阴帐”内,假如拿去,据说天神发怒,人畜会遭灾。崇信帐篷天窗为某天神,除非下很大雨雪时将天窗盖上,否则不论白天黑夜,让帐篷天窗老是敞开,从不复盖。

牧区亦有少数定居点,多修建简易的半地穴窝棚式小平房。这种房屋略成方形,房顶及墙身用木料做成框架,用树枝编织,面上抹泥或牛粪拌泥涂抹,以防严寒,房顶坡度平缓。房外周围用乱石或草甸砖砌成牲畜围栏,或做成木棚栏。

搭设帐篷的,即帐篷前用牛粪堆起半人高的围墙,这不仅是为了牲畜免遭暴风雪之灾,也是便于防范狼群之害。牧民在冬居地一般要呆到来年春季结束迁徙到夏季草场前。

牧区主要燃料是千牛粪。每当秋季,男女年轻牧民到各冬季牧场或秋季牧场捡干牛粪,堆成许多牛粪垛,以便冬季冰雪复盖大地无处寻找燃料时,解决燃料困难。

冬季,每天早晨,牧区妇女们将名称为“阿岗”被冷风吹后冻成石块样硬的湿牛粪,从圈里起出来,堆成畜圈或摊在地上干后做成牛粪垛。

石砌碉楼

主要分布在康东、康南。石砌碉楼有以片石、石块砌筑外墙,木料隔楼层木板分间隔的,也有以片石、石块砌筑外墙和间隔内墙,仅以粗圆木料隔楼层的。

夯土碉房

主要分布在康北和康南部分县。有以粘土夯筑外墙的平房,也有以粘土夯筑外墙,木料隔楼房木板分间隔的碉房。

崩柯

主要分布在康北和康东,康南部分县。

崩柯是一种圆木对劈横向竖排,两头互相咬合,破面为内壁、圆面作外壁的箱形平顶藏房,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又称木楞子建筑。

崩柯有单纯崩柯式——即没有楼层的四面均用半圆木制成箱形平顶藏房。也有复杂式崩柯——即仅有二面或三面用半圆木横装,另一面或二面为土夯墙和石砌墙的一层平顶藏房。还有底楼为土夯墙或石砌墙,楼上为崩柯的结合式平顶楼房,还有盖小青瓦硬山顶汉藏结合式复合崩柯楼房。

2室内布局及陈设

藏房的间以柱为计量单位——即两柱间距为一间。所以常以××柱代表××间。每幢房屋常为三、六、九、十二柱。多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石砌碉楼也有三至四楼的。楼层间有汉式梯和藏式蜈蚣独木梯。底楼不隔间。石砌碉楼底楼不开窗,开通气小孔。夯土碉房底楼有小木窗。窗位高、窗口小,窗上置三至五根竖向“牛肋巴”木窗条,结实安全。冬天以草把塞窗防寒。崩柯楼设用拉式花格木窗和落地窗。近年来,各种楼房都开有采光充足的大扇玻璃窗。

房屋每户一幢,单门独户。门前开阔平坦或有院墙。房内布局以建房规模和居住需要分室。

主室

主楼堂屋、客厅和综合活动室。以往,大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主室往往是堂屋、餐室、灶房等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室。主室面积最大。一般人家在主室内设灶房,灶前为火塘,塘三面有高于地10公分左右的土石围栏。热天用灶省柴防热,冬天用火塘。就餐时,一家人围在灶前火塘边,在羊毛毡垫或者羊皮垫上席地而坐。条件较好的家在灶房内置大壁柜,内放餐饮炊具及食物等。康东灶房内有灶和“锅庄”——即火膛内支三块立式角状石或铁铸三脚火圈支锅壶用。有的“锅庄”上方梁上垂有铁挂钩,用以钩吊锅壶。冬天,家人围“锅庄”而做饭热茶,取暖就餐,“锅庄”上方设土石筑成的祭祖台,用以餐前祭祖。灶房四周墙壁用木板镶墙裙和壁柜。城镇和富裕人家靠窗前设三张接柜式小方桌拼排,其中一张桌中央掏空设火盆,火盆面与桌面平齐。火盆多为铜、铁、陶质。火盆上有铜、铁质半圆形镂空平架子以搁置茶壶。也有桌上不设火盆,另在矮桌前放陶、铁、铜质的宝点火炉的。这种矮柜式小方桌称之为藏火盆桌子。桌两侧置长条木凳或条式坐垫。有的在桌内侧置有藏式坐床,为老年人就寝或客人就坐。桌子上方设小型碗柜,上置茶新或酒新(摆供神佛的头碗茶或头杯酒)。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很多地方单设厨房,客厅作为家人活动及接待亲友客人的功能更加突出。城镇及有条件的人家在客厅既保留藏式火盆桌(大而数量多),壁橱等外,又添设西式高组合柜,接组合柜,沙发及各种家用电器,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具有民族现代气息。

经堂

凡有条件的家庭,几乎家家有经堂。有的设在客厅旁,有的设在顶楼主室。作佛事用。面积大小不等,常为1至2间隔,大者4间隔。装饰华丽洁净,正上方设佛龛,内置唐卡,泥、铜塑佛像、经卷,台上置供灯,供品等。

卧室

解放前,穷苦人家基本无卧室,大凡以堂屋为卧室,家人围火膛(锅庄)而坐或为铺,在羊毛毡垫、老羊皮上以衣代被席地而卧。康北、康南富裕人家有箱式藏床和椅式藏床。康东有无档头的粗脚大坊木床。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建房已单设卧室,多数不但使用藏床且开始使用汉式木床,特别是城镇居民已大量普及西式床,席梦思。人们不但普遍使用棉被,且使用毛毯等高档床上用品了。

仓房

多设于顶楼。置有凉架等,通风、防盗条件好,以储放粮食,向油等为主,兼放小型农具杂物。

畜圈

设于底楼,置有围栏、料糟、栓柱等。兼堆柴草,放大型农具。部分人家于住房旁单建富圈——多露天土石围墙或盖简易房顶。单建畜圈多在居家院墙以内。近年来,为改善居住环境卫生,许多地方正逐步另建畜圈,底楼仅作堆房、置柴草、杂物之用。

厕所

多设于二楼之背面或阳台一角,伸肩式或高吊脚楼式小间,有蹲位,盖板。厕下无粪池,呈自然堆积。居平房人家,多在畜圈旁设烘池搭建厕所。

阳台

多设于二楼,采光向阳背风处,二面修筑齐腰高的女儿墙。作晾衣、晒粮及冬季晒太阳取暖。

院坝

常因地制宜,在房前开一地坪,大小不等。石砌碉楼前院坝一般无院墙围护。夯土碉房的院坝以一人高之院墙围护,成严谨院落。前方开院门,门坊门扇较讲究。平房多以齐腰高的石墙、木棚栏围护。无门坊、院内码柴垛、设狗窝、鸡舍等。

文字来源:甘孜旅游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后台删除

【www.66kangba.co

微信号:sedalvyou

微信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