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文化艺术体验基地
刘海粟美术馆体验站点
“艺术无限”系列讲座是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推出的一项面向社会各界的公益性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普及性艺术讲座及高端的学术性讲座,将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的需求,该项目曾荣获2015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奖。
2017年,“艺术无限”系列讲座持续开展中,我馆将邀请知名艺术家、院校专职教师等在馆内推出系列艺术讲座,为大家普及艺术理念和知识、提升艺术素养,内容丰富精彩,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艺术无限 | 读书会讲座
园林艺术 · 艺术园林
引 言
园林滥觞于商周,历经发展,至明清,造园之风最盛。近代以来,私家园林有些被损毁,颇为遗憾;另有一些,成为名胜古迹,供世人观瞻。新中国成立后,文保意识增强,眼见修园造园之风日盛,我们应如何看待当代园林?
园林并非旧物。而我们与园林之间,也显然不止于瞻仰和观光。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写:“无我之园,即无生命之园。”
一个园子,是园主人的秘境,是造园者的田野,是雅客的会所。一个园子,亦可是艺术家创作之源泉,是老人晨练之场所,或者,是婚纱摄影之布景。
本系列活动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阅读、分享会、工作坊与讲座等形式,邀请摄影师、古迹保护从业者、造园者和园林主人从自身视角与大家分享,打开个体与园林间对话的多种可能。其意义,并不在于构建某一种园林想象,因为园林在乎曲水流觞,在乎园中的我和我之间,也是园林与我之间的碰撞。
高居翰先生在《不朽的林泉》中说道:“一座园林就像一方壶中天地,园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与外界无关,园林内外仿佛使用着两套时间,园中一日,世上千年。就此意义而言,园林便是建造在人间的仙境。”这层浪漫的表述,指向园林背后的时间观和宇宙意识,或说宇宙论。
本系列活动的目的之二,是探讨园林作为方法,去思考我们应如何面对自然/理性的分野。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曾说:“当我听到现代人抱怨自己孤独的时候,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失去了宇宙。”,而园林正是人气与自然连通的枢纽。园林作为方法,是创生一种机制,嵌入当代人之机体,以期由内调和自然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间割裂而造成的种种困境。
以陶渊明之诗结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 / 徐缓之 校 / 吕豪
讲 题 /
园林艺术 · 艺术园林
主 讲 人 /
叶放
讲 座 时 间 /
2017年11月19日(周日)14:00—16:00
讲 座 地 点 /
刘海粟美术馆B1报告厅
(延安西路1609号)
主办:刘海粟美术馆
策划:刘海粟美术馆教育推广部 小院集
讲座简介
《西园雅集图》,北宋,李公麟
元祐年间,初夏时节,宋人李公麟赴驸马爷王诜府邸雅会,作客西园。会后乘着游兴,画下《西园雅集图》,成为后世书画、园林与雅集之蓝本。
然后,有极大可能,元朝至正年间的某位花园子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从图卷中汲取滋养,营造出一座新园林。
《狮子林图卷》(局部),元,倪瓒
直到洪武六年的一个冬日,恰逢倪瓒路经此园,受方丈如海之请,留下了另一幅精彩图卷。
《狮子林图卷》(局部),元,倪瓒
上述并非严谨学论,但求提供一种思路,园林书画,大致如此相生,园林图卷为后世的造园者与园主人提供了绝佳的“菜谱”,而这些新兴的园林又成为新图卷新艺术的“田野”,如此往复,我们的当代也在此间。
本次讲座作为刘海粟美术馆读书会—“园林与我”系列活动的小结,特别邀请来自苏州,生长于园林之中,生活、工作于园林之间、而又写园林、画园林的叶放先生,与大家分享园林方法论与世界观。
园林艺术、艺术园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能生生不息。
关于主讲人
叶 放
当代艺术家。1962年生于苏州毕园,现居苏州南石皮记。状元之后,文人世家。2003年于苏州完成园林作品《南石皮记》。2009年于意大利创作园林作品《达园》。2016年于苏州完成园林作品《元园》。自1995年起召集各类雅集,被诸多媒体誉为“最后的名士”,“现代雅集之父”,“雅活教主”、“中国雅生活的先导者”。
叶放作品欣赏
▼
元园,苏州,摄影:陈雪
元园,苏州,摄影:陈雪
报名方式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