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如皋磨头镇名来源说之二。

2018/09/06141 作者:佚名
导读:提示:点击""关注 磨头大名 关于磨头一名的由来,《磨头人》曾发布过多次文章论证。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来自于2016年的《如皋日报》,内容除了引用飞来磨的传说外,增加了“鬼头、墓头”一说。鉴于民间流传的多种说法,我《皋南书院》正在重新整理磨

提示:点击""关注

磨头大名

关于磨头一名的由来,《磨头人》曾发布过多次文章论证。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来自于2016年的《如皋日报》,内容除了引用飞来磨的传说外,增加了“鬼头、墓头”一说。鉴于民间流传的多种说法,我《皋南书院》正在重新整理磨头历史,综合各方文献、传说,为磨头正名。

如皋磨头镇

□黄天铨 李四海

磨头镇得名于“飞来磨”。沙元炳《如皋县志》中说:“飞来磨,在磨头南街偏西,其色深红。不知始于何年,镇因此得名。”

史志中无法解释的飞来磨,民间传说却给出了答案。传说在五代时期,老户庄李员外有一子三女。长子媳妇凶悍毒辣。长女、次女已出嫁,三女还没有婆家。李员外家中祭祖时,有一人从供桌下钻出来偷吃了供品,被抓后他自称叫刘知远,因躲避迫害流落至此,饥饿难忍偷吃了供品。员外把他收留下来,后来又把三娘许配给他。恶嫂怕他分了家财,天天冷言冷语。员外去世后,刘知远投军。恶嫂逼着三娘白天担水,夜里推磨。李三娘怀有身孕,仍不得休息。大哥给三娘送饭,自己换妹妹推磨。恶嫂夺去饭碗摔在地上。三娘腹痛倒地,恶嫂说她装病,举棒就打。这时忽然狂风大作,掀开屋顶,刮走磨盘。磨盘飞了十多里才落下,砸中了四个坐地分赃的强盗,鲜血染红了磨盘。从此,这地方得名磨头。三娘生下一个男孩,用牙咬断脐带,取名“咬脐郎”。后来刘知远做了皇帝,派人找到母子俩,一家人终于团聚。

这一传说可以说是传统戏剧《白兔记》“李三娘麻地捧印,刘知远衣锦还乡”的如皋版,它将李三娘磨坊受苦这一家喻户晓的戏剧故事与如皋飞来磨的由来巧妙结合起来,龙卷风的情节设计符合如皋西乡时有龙卷风过境的特点,增加了传说的可信度。

“文革”中破“四旧”,磨石被造反派推入河中。改革开放后,人们把它从河中捞出,安置在磨头小学操场边,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因为明万历《如皋县志》中,有“墓头,县南二十五里”的记载,有人就说,“磨头”本名“墓头”。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愚昧无能的如皋知县请道士作法,将城区东南25里的丁堰镇河西称作“鬼头”,将西南25里的菖蒲庵南称作“墓头”,目的是借鬼墓中的阴魂护卫南方,以保如皋城平安。也有人说上述说法不对,应是如皋人民在此地歼灭过倭寇,因此人们将“磨头”称作“墓头”,表示这里是入侵者的坟墓。后一说法显然更能长国人志气,但究竟是“磨头”被称作“墓头”,后来恢复了原名,还是这里本来就叫“墓头”,后来改称为“磨头”,由于缺少史料记载,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只能采取几说并存的态度。

清朝末年,磨头镇上有石铺的街道,据沙元炳《如皋县志》说:“磨头街,光绪五年朱正大、沈孔惠等筹款购石铺砌。”

1964年8月,位于磨头镇的如皋机场工程动工,地方政府抽调了大量人物力给予支持,次年10月竣工。机场建成,为磨头镇、也为如皋增加了一大亮点。

磨头镇位于如皋市中部,距如皋城12公里。如海运河、丁磨公路、204过道穿境而过,交通发达。在民国3年(1914)曾因人口在4万以上,被称为磨头市。1949年设磨头乡,1958年改为磨头人民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建镇,是江苏省重点小城镇之一。

关注我 按小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