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在为省45元让大家去和死神玩轮盘赌!

2018/09/06138 作者:佚名
导读:512地震10年纪念日,习主席讲,面对地震灾害要以防为主,怎样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抗震规范的建筑抗震标准! 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99%的城市抗震标准是七度,动峰值加速度是0.2g,也就是物体自重的20%。对应的是相当于

512地震10年纪念日,习主席讲,面对地震灾害要以防为主,怎样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抗震规范的建筑抗震标准!

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99%的城市抗震标准是七度,动峰值加速度是0.2g,也就是物体自重的20%。对应的是相当于近在咫尺的5.5级浅源地震。中国仅有不到1%的城市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九度动峰值加速度是0.4,也就是物体自重的40%。对应的是相当于近在咫尺的6.5级浅源地震。也是目前的抗震规范上的最高抗震标准。建筑土建造价在大城市,每平米造价仅一千到两千元之间!其中主体结构造价又仅占其中一半!不足千元!

给个建筑经济指标的参考数据:

砖混结构建筑,每平米 30公斤钢材,0.3-0.33立方混凝土(钢材90元每平米,水泥29元每平米,合计119元每平米!)

框架结构建筑,每平方 38-42公斤钢材,0.33-0.35方护混凝土(钢材121元每平米,水泥30元每平米,合计151元每平米!)常用混凝土C20,每立方291公斤水泥钢材按攀钢Φ20算,3030元一吨,水泥按拉法基水泥340元每吨提高抗震标准,

仅需要提高钢材和水泥的材料费用,其他的人工,机械,砂石,砖头的费用,内外装修,强弱电气,电梯,给排水,隔热防水,绿化交通不会有任何增加!把抗震标准从七度提高到九度,水平的地震荷载仅增加了一倍。水平荷载不光是地震荷载,还有风载。所以水平荷载绝对提高值还远不到一倍。就算忽略风载按一倍粗略计算。而房屋的主要强度设计不是用来抗水平荷载的,是用来抗垂直荷载的,抗水平荷载的代价在目前抗震标准下仅有主体结构造价的10-15%(这个数字是制定抗震设防规范的专家们的研究结果)。(主体结构造价仅占建筑总造价的一半,最多不超过一千元,目前抗震标准,和完全不抗震的房子比,仅增加了最多不超过100-150元每平米的造价)

增加抗震强度到9度6.6级地震,仅需要提高水泥含量和钢筋含量,其余的材料用量不仅不会有任何增加增加,甚至还会减少。减少量我们忽略不计,水泥的用量增加不了一倍,钢筋近似一倍。我们都按一倍算。把抗震标准从目前99%的城市七度的抗震标准提升到九度。所有造价增加,我们都按上限框架结构的数据算,代价是:

一水泥目前水泥用量*15%*2 30*15%*2=9元

二钢筋用量: 目前钢筋用量*15%*2 121*15%*2=36元

总增加造价: 一+二 9+36=45元

日本人一百多年前就住上了抗震的房子!以今日中国的国力,中国人不是住不起抗震得房子,而是制定抗震设防规范的人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混混霍霍的在惯性和惰性之下混子日的渎职!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上,度和相当于近在咫尺的浅源地震的(更准确的定义是地震纵波动峰值加速度数据!)的一一对应表:

全国抗震烈度表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752907.htm?fr=aladdin或者百度词条:抗震设防烈度

这是台湾9·21南投地震中有抗震能力的房子,倾斜,但不散架,和汶川地震中彻底解体成了碎砖烂瓦的房子的造价就差54元每平米附抗震知识。

附地震知识:

地震是由于地表在内压力作用下破坏开裂引起的,地震产生的振动波叫地震波,地层破坏分垂直方向的向上下错动和水平方向的水平错动,上下错动产生的地震波叫横波,水平错动产生的地震波叫纵波。对于建筑物来说,横波使建筑物上下振动,产生的作用力和建筑物的承重方向一致,因而破坏较小。而纵波则不同,纵波使建筑水平震动,产生的作用力为水平作用力,所以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由纵波的破坏造成的。因此在抗震设计中,对横波的影响忽略不计,只考虑了纵波使地面水平振动所产生的水平加速度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有震级和烈度两个指标,震级相当于灯泡的瓦数,是唯一的,而烈度则相当于灯泡照到远近不同的物体上的不同的亮度。通常也是用相当于近在咫尺的浅源(震源的深浅对地震的破坏力影响也很大)的几级地震的震级来形象的表示的,而不是几度。至于地震烈度表和度,其主要用途是用来判定一个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地震的烈度的,由于人类有详实地震数据记录的历史很短,不足百年。此前的地震烈度的判定只能通过建筑,道路,地面和山体的破坏程度间接的加以判断。中国用12度表,一些欧洲国家用10度表,日本则用7度表。由人类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到最轻微的地震依次排列。它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房屋建筑,道路等结构物,和地面山体等地表现象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以及一些其他现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