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三晋史痕】 晋阳八景之烈石寒泉

2018/09/06162 作者:佚名
导读:【三晋史痕】 晋阳八景之烈石寒泉 王钦 对于上了年纪的太原市民来讲,“烈石寒泉”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闻名遐迩的古晋阳八景之一,更主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河东居民的生活水源地。其所在地烈石口,是三晋人民的母亲河——汾河中游与上游

【三晋史痕】 晋阳八景之烈石寒泉

王钦

对于上了年纪的太原市民来讲,“烈石寒泉”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闻名遐迩的古晋阳八景之一,更主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河东居民的生活水源地。其所在地烈石口,是三晋人民的母亲河——汾河中游与上游的分界。

清道光二十三年编纂的《阳曲县志》中曾记载,“烈石寒泉:烈石山下有泉,大小侧正不一,汇而为潭,方广数丈,清澈异常。”曾经烈石寒泉水量极大,汾河因得烈石寒泉,势始汹涌。泉水从数十丈高石壁的烈石山下涌出,气势雄伟,淙淙有声。泉口蓄水为潭,清澈见底,冬天温,夏天凉,到了三伏天泉水竟然冰凉彻骨,所以得名“寒泉”。

对于“寒泉”名字,各家说法不一,有“冽石寒泉”“烈石寒泉”或“裂石寒泉”之争。烈石之名由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其字有多种写法。和许多地名一样,这种演变是很常见的。在此不做辩论,以官方命名为准。

“寒泉”下方有一石雕龙头,口吐泉水,各处的山石隙中也流出股股清泉,景色壮观,令人神往。有石匾,镌刻着篆体“灵泉”二字,据说是宋徽宗赵佶的御书。还有一副对联,上联石刻为:山光悦鸟性;下联为:潭影空人心。

寒泉之东有窦大夫祠,祀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窦犨,字鸣犊,封地太原,他凿渠改流灌溉民田,消除水患,造福大众,被人民称之为河神。他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来,人们在流急浪涌的烈石口建造祠庙,名为窦大夫祠。祠在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宋元丰八年六月,祠为汾水所淹,遂北移重建。历代都留有碑纪。宋代封他为英济侯。

窦大夫祠内有一块“鲁阳比烈”的匾额值得研究,窃以为二解。一是,甲骨文“鲁”:本义:鱼儿摆尾。引申义:充分使天性发挥,不受条件约束,勤于劳作。“阳”:高、明也。“烈”:强大、功业。“鲁阳比烈”即为勤劳与聪慧,谁更能获得成功呢?二是,《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诗·王风》君子阳阳。《传》阳阳,无所用其心也。又《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阳礼敎让,则民不争。“鲁”“晋”二字的下半部皆为“日”字,日即阳。烈,有气势盛大的意思;也有刚直,有高贵品格的含义;两地的先民教化、各领风骚。朝晖、夕映,双阳争烈。

孔子仰慕窦犨的治国理念,周游列国时欲拜访窦犨,当他走到晋国边境天井关下一山村时,见有小孩以石筑城为戏,不肯让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顽童,并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让车”之说质难孔子。孔子见项橐虽小,却有过人之处,于是躬拜为师,令弟子绕“城”而过。当行至天井关时,又遇松鼠口衔核桃跑至面前行礼鸣叫。孔子见晋国玩童如此聪明,连动物亦懂大礼,十分感慨并回车南归。明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对“长脉”与“弦脉”有这样的描述:“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至于山东、山西哪个地方更“烈”?一眼或许可窥出。

站在烈石山口,眺望对岸,峭壁峨岩,悬崖峥嵘,山如刀劈斧凿,现出一面断壁。老人们讲,在上世纪50年代,每当秋季还能见到一排一排的木筏顺河而下的壮丽画面。放排的人吃、睡都在水上,到禹门口才能交工。汾河堤岸的一边是浑浊的汾河水,另一边却是晶莹清澈的烈石寒泉,这就是有名的堰隔清浊一景。

烈石泉水南流3里入汾河,汾河得烈石泉水势始汹涌。当年泉水的水量之大可想而知。相传隋唐之际,上兰村以东至西留庄各村,利用寒泉之水灌田种稻。明朝天启(1621-1627)年间曾开横渠,引烈石寒泉之水浇灌上兰、西村、横渠、下薛等村的农田。因流水清澈见底后改名为清水渠。民国年间上兰建起了造纸厂,寒泉成为纸厂用水的水源。太原解放后,人民政府在附近的土堂村建起水厂,铺设地下管道。引水送往市区各工厂和居民区,成为太原市工业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80年代中期,太原地区水位下降,烈石寒泉干涸。

2003年后,山西实施兴水战略和汾河生态修复工程,太原加大了关井压采力度,西张水源地开采井相继关闭。而且近年来,每年从万家寨引黄南干线供水工程调1亿立方米生态水进入汾河;泉口上游14千米处的汾河二库蓄水量逐年增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沿汾河一带的地下水位近年来出现明显恢复和上升态势,相信不远的将来即将告别“烈石依然在,寒泉不再生”的现象。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寒泉的地下水位也一直在上升。随着汾河治理美化三期工程将于2018年底全面完工,如果寒泉清流复涌,涎玉沫珠,那才是“烈石寒泉”真正的涅槃重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