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弘治黄釉瓷器,明代瓷器的代表之作

2018/09/0696 作者:佚名
导读:弘治朝(1488--1505年)共历十八年。社会政治较稳定。虽官窑瓷器烧制停停续续,但在工艺制作及釉彩方面上有些建树。最让世人公认而青睐的是娇嫩的黄釉瓷器。鸡油一样娇艳黄嫩的鸡油黄釉,早在成化时期就己出现。茄皮紫釉也是弘治时代的发明。青金蓝

弘治朝(1488--1505年)共历十八年。社会政治较稳定。虽官窑瓷器烧制停停续续,但在工艺制作及釉彩方面上有些建树。最让世人公认而青睐的是娇嫩的黄釉瓷器。鸡油一样娇艳黄嫩的鸡油黄釉,早在成化时期就己出现。茄皮紫釉也是弘治时代的发明。青金蓝釉着彩及器物上纹饰间露胎烧成自然显现火石红纹饰,也是弘治的时代特征。弘治承袭成化瓷土的精炼及烧制工艺,小器件轻盈润秀,纹饰线条柔和纤巧。但琢器较粗犷,有些器形与元末器相似。

明弘治 黄釉青花花果盘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黄釉铺地,青花纹饰,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绘析枝石榴、樱桃、莲蓬、葡萄等象征“多子多福”的瑞果,外壁绘缠枝牡丹花饰。藏品征集182,,449,,194,,20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此为传统品种,承前启后,唯款识不同。黄釉是一种低温铁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黄”与“皇”同音,因而黄色也成为皇家至尊之色,明清两代黄釉瓷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明代弘治朝烧得最好,色泽均匀娇艳,后世均以弘治黄釉为楷模。

弘治黄釉暗花龙纹葵口盘

明弘治 黄釉刻花双凤花口斗笠碗

弘治瓷器基本特征:弘治小件器胎质很细腻与成化时期对比略同,胎体处理规整纤巧,修胎亦规范。釉貭显白,也有部分白中闪灰青,都润腻肥腴、光亮。弘治晚期釉面多呈亮青色。纹饰线条纤细秀逸,行笔舒展柔和圆滑。器物造型柔美、规整顺眼。此时期由于瓷土较软(耐火度较低)盘及大足底的器物有塌底,器底由于烧制收缩下凹,使器物圈足承托欠力,微显凹露;修足光滑圆润,足墙略矮于成化时期,足内墙多数是直角、深浅无定制。与成化官窑器一样,青花盘、碗之类亦偶尔有“器足双边线”的特征。官窑与民窑各种品种的器物,制作细腻与粗犷兼而有之。

明弘治 黄釉碗

黄釉,因其谐音“皇”,故素为明清时期严格控制的釉色,或为最高统治者们御用,或为祭神所用,《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可见黄色专用于祭地神。黄釉作为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釉色,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现。纯粹的黄釉器见于成化时期,弘治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呈色稳定、釉面光亮,较之成化的淡黄釉显得深厚,较之后来正德黄釉浅淡适中,遂成一代名品,代表着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因采用浇釉方法施釉,色彩淡而娇艳,如鸡油一般,故弘治黄釉也被称为“浇黄”或“娇黄”。本品即为此类黄釉名器。碗造型、装饰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似,尺寸较之略大,烧制更为不易。侈口,深腹,圈足。内外满施黄釉,底施白釉,内以青花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双线圈栏。釉色匀净淡雅,釉面光洁似一泓清水,赏心悦目,不负弘治黄釉之盛名。

明弘治 黄釉盘

明弘治 黄釉绿彩龙纹高足杯 (一对)

纹饰多数为:人物楼阁、士女、婴戏、仙人(三茅)乘鹤、仙人(子英)乘鱼、仙人乘槎、九龙、五龙、穿花龙、莲池龙、云龙、行龙、海马、海中八怪、异兽、狮球、松鹿、松鹤、花鸟、四鱼、松鼠葡萄、海螺水伩、松竹梅、石榴、花果、牡丹、兰花、玉兰、菊花、荷莲、苜蓿花、栀子花、落花流水、月影梅花、灵芝、蕉叶、缠枝牡丹、缠枝葡萄、海水波浪纹、芭蕉山石、如意纹、龟锦纹、忍冬纹、钱纹、莲瓣、梵文字、吉祥语、诗句等。

弘治帝生性恭俭,体恤百姓疾苦,特别在御厂制瓷方面,并不像成化时期不惜工本民力、大量制作精美制品。因此,弘治一朝除日常使用器物沿用成化造型继续制作外,难见其赏玩器。弘治浇黄是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创烧的一种十分名贵的精美器种,论之发色,前朝后世皆为不及,有考为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准瓷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