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了解由平凉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主办,平凉市博物馆、甘肃省文物商店联合承办的《戊戌新春•陶魂瓷韵》——陶瓷文物特展,平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将分期推送此次展览内容,本期主要介绍瓷器。
瓷 器 导 语
在陶器烧制技术的基础之上,我国先民率先发明制作了影响深远的瓷器。瓷器以瓷石或高岭土为原料,经过高温(约1200℃-1400℃)烧制,器表均有光滑的釉面,细腻而坚固。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的原始瓷器。东汉中晚期,开始制作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唐代,通过陆海丝绸之路,瓷器开始外销。宋代,制瓷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元代,中国瓷器走向世界。明清时期,各种釉色和彩绘瓷器百花齐放,工艺技术不断创新,瓷器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展厅场景
明代瓷器
明代 蓝釉梅瓶
蓝釉瓷:创烧于元代,明清时期蓝釉又称霁青或祭蓝。以氧化钴为呈色剂,色调深沉均匀,呈色稳定。后世将其与红釉、白釉并列为宣德瓷的三大上品。
明代 青花花鸟梅瓶
清代瓷器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料作呈色剂,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始创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景德镇。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黄地青花等衍生品种。
清代早期 青花山水香炉
清代晚期 青花缠枝莲大缸
清代晚期 青花龙凤瓶
清代晚期 青花团凤方瓶
清代晚期 青花龙凤瓶
清代晚期 粉彩花鸟瓶
清代晚期 粉彩博古瓶
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而创新的一种釉上彩品种,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绘画技法为渲染法,其烧成温度低于五彩,或豪华或淡雅,别具一格,色彩柔和,故又有“软彩”之称。始创于康熙时期,其后造型、胎釉和彩绘有了更大的发展。
民 国 瓷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