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枫、北美海棠、三红紫薇……持续数年的新品种热潮,随着行业低潮也终于进入了冷静期。面对近两三年出现的品种,从业者多了一些慎重和审视的态度。为此,对于后来推向市场的栎类、红花玉兰等众多品种,虽然看好其适应性、观赏性等特点,但不少人仍认为它们已错过了最佳时机。
果真如此吗?红花玉兰的种植者们似乎并不这么想,反倒认为现在是市场沉淀后更好的时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广新品种。据《中国花卉报》记者了解,众多种植企业已经建立了红花玉兰营销联盟,联盟要求买卖双方签订协议,要求购买方一年至三年内不能扩繁,不能销售芽和苗。同时,所有苗圃在全国限量销售,每年红花玉兰的销量不超过100万株。
“这些做法就是为了提高门槛,避免行业里常见的盲目跟风。”湖北众森生态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红花玉兰的主要种植和推广企业,也是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公司董事长李承荣向《中国花卉报》记者表示,红花玉兰不想在小苗上获取暴利,希望出售的产品都是用在工程中的成品,而不是在苗圃间流转。
这种做法虽然不像迅速扩繁并销售小苗一样,能短期内获取大量收益,但从长久来看,红花玉兰不会海量上市而成为大路货,苗木品质也可得到保证。毕竟,联盟对销售对象有选择性,要求其有一定实力,而联盟内部也制定了生产标准。“如果卖工程苗和卖种苗利润相当,而生产工程苗的收益更为长远,苗圃自然不会去炒小苗了。”李承荣说。
要推广新品种,对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行业环境也要有清醒认知。根据国家林业部门的信息,全国现有苗木存圃量约600亿株,而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在内只有250亿株至300亿株之间,产能过剩程度可见一斑。而玉兰作为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现状也同样不容乐观。
河南是国内重要的玉兰产地,通过数据对比更能了解其目前的形势。李承荣告诉《中国花卉报》记者,河南的玉兰销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近几年迅速减少,到2016年重新回到了2012年的销量。相比销量,价格更不乐观,其中米径5厘米的价格最高峰在2012年,达到130元,然后连续两年下降,去年稍微恢复到85元,售价已经低于2008年的90元。小规格苗行情更差,高度1.5米的小苗2008年卖6元,2013年一度涨到15元,后来则连续下降到去年的1.5元。
要改变现状,玉兰产业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李承荣认为,红花玉兰作为新品种虽然优势突出,但毕竟处于玉兰大产业当中,需要在精细化、标准化、容器化、差异化等方面下工夫,要产出市场需要的苗木,也要做好推广。
与从业者分享自己的经验,“众森生态”在产业布局、产品开发上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目前,公司在国内有多个基地分布,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最早的基地位于湖北五峰,五峰县是红花玉兰的发现地,除了作为种苗生产基地,这里从2019年开始,可以陆续产出一定规格的工程苗,并形成产品梯队;河南新乡的基地用做培育工程苗,那里原本是一片500亩的玉兰苗圃,有胸径8厘米至20厘米的玉兰近10万株,如今是红花玉兰‘娇红一号’现成的大规格砧木;河北石家庄基地用作北方驯化基地,今年春天种了一批高度1米的容器苗,而且苗子不会定干,而是培育自然成形的原冠苗,这批苗至少要经过一年的驯化时间,如果驯化成功,将在此基础上建一个红花玉兰生态观光园;江苏新沂的基地定位为小型盆景基地,产品面向大众市场,同时也作为盆景观光园。
“外地的几个苗圃都是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我占相对少的股份。”李承荣说,这么多基地自己不可能都照顾过来,不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下一步,他还准备选择一些省会级城市合作建红花玉兰观光大道和生态观光园,这块市场被他看作是红花玉兰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本文版权属《中国花卉报》社,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许可、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