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钼储量220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这样的一座天然宝藏秉承着自然界的神秘特质,一直都是藏在深山人未知的。直到一代代地质队员们经过穿荆度棘、前赴后继,中国钼都才逐渐崭露头角。在历经32年的艰苦卓绝探矿后的1988年,才探明了钼金属206万吨,成为世界为之叹羡的“中国钼都”。(图文来源:中钨钼价)
1956年4月,我国和前苏联联办的中南地质局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437队)传出喜讯,他们在豫西和豫陕交界地区开展1∶20万地质调查工作中,第四分队的地质队员们惊喜地发现,栾川县的南泥湖和三道庄蕴藏着丰富的钼资源,更有可能隐伏着大型的钼矿床。
1957年11月,随着南泥湖地质普查工作的捷报频传,以盛中烈为组长的5人普查小组增加到22人。由此,一个22人组成的栾川地质队便在这层峦叠嶂的大山深处挂上了牌子,插上了红旗。
1958年初,他们已步步为营地解开了地下宝藏的“密码”,《栾川县南泥湖多金属矿区报告》、《栾川县南泥湖多金属矿区地质专报》出现在河南省地质局的办公室里。
1958年8月,机长郭嘉祥带着他的队伍,让第一台H-22单缸柴油机装备的苏式KAM-500型钻机矗立在南泥湖的大山上。
次年初春,栾川地质队更名为豫〇一队。豫〇一队在这大山深处创造着奇迹。在钻进工艺上,对硬质合金钻进和铁砂钻进技术进行研究,大胆推出钻进方法,逐步推行了铁砂钢粒混合钻进和钢粒钻进;在护孔技术上,推行了泥浆护孔,有效防治了复杂岩层钻孔坍塌和漏水;在平巷掘进中,自行设计研制出了木制脚踏打眼机、木制鼓风机、木制装渣机,极大提高了掘进速度。
1959年的9月,地质部在南泥湖矿区召开的南方八省地质系统山地会议上,前苏联专家菲利波夫在会上专题发言时,对豫〇一队的革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9年底,豫〇一队陆续开动钻机19台,完成钻探18400米,掘进浅井3540米,斜井140米,槽探32480立方米,探井390米;完成了南泥湖附近区域1∶5万地质测量、三道庄矿区钨钼矿石的可选实验,开始了上房沟钼矿勘探等工作,初步探明了栾川蕴藏的钼资源储量不仅居全国首位,而且也在世界前茅,并且还伴生有大量的钨、铼、铁等金属和非金属这一重大成果。
1971年的2月,由于栾川勘探工作的需要,豫〇一队再更名为河南省地质三队。
1979年,河南省地质局又抽调地质三队、信阳地质十队、许昌地质九队共1200多人浩浩荡荡挺进南泥湖、三道庄,开动金刚石小口经钻机15台,在这里展开了勘探大会战。当年完成钻探进尺21611米,施工钻孔65个,使三道庄钼矿储量增加到几十万吨。
从1980年8月到1985年10月,河南省第一调查队共向河南省储委提交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三个矿区的详细勘探报告。
到1988年,他们已在南泥湖矿区的3.13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探明钼金属储量66.08万吨;三道庄矿区1.5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探明钼金属67.25万吨;上房沟1.8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探明钼金属储量72.56万吨,三个矿区共探明钼金属储量206万吨。
2006年3月,栾川被加冕为“中国钼都”。
2015年底,钼选企业已经发展到67家,采矿规模达到12万吨、日选矿规模147550吨,年产钼精粉10326吨,而且还回收了钼矿中的钨、铁、铜、铼等矿金属,实现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三大钼矿的露天采。
2010年,权威机构数据显示,全世界只有美国、中国、智利、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较丰富的钼矿等。全世界静态的钼储量约5500万吨,其中约有65%的钼,即3600万吨是可用的。中国已探明的钼储量为85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