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这才是五通桥古镇!

2018/09/07150 作者:佚名
导读: 古镇 古镇,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旅游产业。以至于现在很多的旅游城市里,基本都会有一座古镇,供游客赏玩。 古镇,原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 不过,也正因为古镇历史悠久,有些

古镇

古镇,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旅游产业。以至于现在很多的旅游城市里,基本都会有一座古镇,供游客赏玩。

古镇,原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

不过,也正因为古镇历史悠久,有些建筑经过风吹日晒会略显陈旧,或有些因为地质灾害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毁。于是,就有了翻新古镇、重修古镇,继而演变出了人为打造一座古镇。究竟是真真的遗留下的古镇,还是人为打造修建的古镇,不熟悉的我们傻傻分不清。

五通桥古镇

今天我们要说的古镇是五通桥古镇,它可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百年历史和五通桥盐业文化底蕴的古镇。不过说它是一座古镇,不如说它是一条古街,它是临河而建,主要涵盖工农街(旧名宝庆街)、花盐街、群力街以及该范围内的小西湖景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目前应该是五通桥自然风光和历史风貌保存最好的地段。

(在古镇入口处就有这个导图)

古镇依山傍水、蓊郁大气,自然景观优美宁静,两岸边栽种有1100多株黄葛树,每年3-4月份,是黄葛树重新长新叶的时候,整个古镇被嫩嫩的绿叶环绕。黄葛树盘根错节,浓荫蔽日,堪称“十里榕荫、十里画廊”。

其中100-300年的老树400多棵,最大的“黄葛树王”树龄已达500年以上,“黄葛树王”的树围有1.5m,高28.5m,树冠62m,需要十来个人围成一个圈才能将它围绕。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于是在这小镇上,很多棵黄葛树下摆了桌椅,喝茶的、打牌的、聊天的,都集中在了黄葛树下。

在五通桥,黄葛树还被民间敬奉为“神树”,俗称“黄葛大仙”,一般年龄越大的黄葛树,它的“仙气”越盛。所以在很多百年黄葛树上,都会看到当地人寄上的红绳,一根红绳代表一个祈福。

栽种1100多株黄葛树的由来

黄葛树,其实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平凡树种。而五通桥古镇的黄葛树“绵延十里绿、两岸连片生长”,确为世间罕见。那你知道为什么在五通桥能看到那么多株黄葛树吗?那是因为五通桥黄葛树的历史和五通桥盐业的发展史是紧紧交集在一起的。

五通桥盐业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古时最重要的交通是以水运为主,于是临河而建了这座五通桥古镇,作为清时盐运的集散中心,而在岸上广种黄葛树是为了巩固堤防,确保水路的畅通无阻。

古镇"因盐而聚市"、"因盐而成邑"、"因盐而兴衰",可以说,这条古镇见证了五通桥两千余年盐业发展历程。而在这的所有百年黄葛树都见证了五通桥水乡曾经的辉煌。

古镇的兴衰变化

当地人跟我说,在50-60年代,五通桥盐业还很兴旺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艘盐船经过。一艘盐船约能承重50-70吨盐,每艘船约有2人,用蒿杆来撑船。

作为水路运输最重要的基地是码头。沿着这条小镇,分布在五通桥古镇茫溪河畔长约2公里的河段,目前共存有42处五通桥古码头,尚有价值的24处。连接码头的石梯坎均用条石砌筑,根据不同用途宽窄不一。宽一点的是装卸货物的码头,码头处有会100多个人来搬运,抬盐出去,搬煤进来,好一番热热闹闹的景象。

窄一点的码头则是居住在此的人们淘米、洗衣所用。以前的人们都在河边一起洗衣、淘米,有说有笑,时不时也会有河岸上编织着麻绳的人们回应着下面洗衣、淘米人们的话,画面特别和谐。

一位在这土生土长了70多年的阿婆跟我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嘴角上扬,脸上充满了笑容,使得眼角的鱼尾纹皱成了几条线,一如这段过往的历史痕迹。

不过直至70年初,因为汽车的崛起,盐业水路运输走到尽头,让这一条靠水运的古镇开始变得冷清。

盐业发展文化史

尽管古镇没了以前的繁华,但五通桥盐业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沿着河边,会发现有很多露天的管道,询问当地人,告诉我那是输卤管道,为牛华制盐厂输送卤水(制盐原料)所用。

当地人说,以前的卤水管可不是用的碳钢材质,而是楠竹(楠竹是一种植物,也被统称为毛竹,其竿型粗大,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直径约12-15cm左右,一根楠竹长约10-20m左右,蜀南竹海里便有这种楠木,以前盐船的蒿杆也是楠木所制),人们把楠竹中间掏空,首尾相连。

再利用竹麻(一种草本植物,剥皮后将纤维交织揉搓在一起,便制成了麻绳)进行捆绑,淋上一层桐油(桐油是我们通常说的桐子花的果实榨汁而成,果实跟山竹差不多,剥开后里面一般有4瓣,少数有6瓣,不过桐油是有毒的),桐油的黏性和密封性都非常的可以,那个时候的船只也是用桐油来密封制造。

时代发展进步,有了更多更快捷的东西替代了曾经的产品,但是盐业的发展依旧在传承着。

和我到五通桥古镇走一走

除了盐业文化史以及成片的百年黄葛树,在这儿还留存着清代年间修建的木头房,虽然大部分已经没有人居住,但还能看到这些建筑的结构:穿斗式抬梁木结构,单檐悬山小青瓦屋面,面阔四柱三间,是研究五通桥区清代盐业发展史的真实史料,被乐山市人民政府2017年公布为乐山市历史建筑。

漫步在铺满青苔的青石板台阶,用指尖划过石垒堆积成的墙壁,透过那木板房的缝隙,你一定也能发现五通桥历经岁月的痕迹。

路线

可能有很多人都已经不记得这个小镇了,其实乘坐302路公交车,在“黄桷井大桥站”下车,沿着对面的小街道走进去,这一条沿河街道正是这座古镇所在。

现在古镇还尚未被商业开发,多数的居民也还未对房屋进行过大的改造,但愿这五通桥古镇能够永远保留现在这样,这种最原始的风貌,不受到商业气息的打扰。青藤、石阶、木房、瓦砖,都能保留历史留下的痕迹。让人们能继续在百年黄葛树下乘凉、聊天。

和我到五通桥古镇走一走。

▶图:夏至,文:夏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