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这份文件不仅详细规划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还为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指明了方向。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核心内容、影响分析三个方面,深入解读该政策及其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影响和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建筑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大。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制约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建筑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措施》的出台,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建筑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措施》明确提出,要支持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开展智能建造技术体系的研发创新。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将对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并在省内转化、产业化的建筑业企业给予资金补助。此外,还将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智能建造领域申报各类科研创新平台,提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
针对建筑业企业,《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建设工程企业入选高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提供“一揽子”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赛道进行技术创新,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产品;支持制造业企业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时,政府还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推动其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为推动建筑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型,《措施》强调了智能建造场景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加强建筑建设各阶段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基于BIM正向设计的工程建设模式;支持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逐步替代“危、繁、脏、重”的施工作业;推动建立以装配式标准建筑部品部件为基础的智能化、专业化生产体系,实现部品部件销售订单、生产进度、物流运输、产品追溯全过程感知、全流程可溯。
为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措施》还提出了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首先,支持省内高等院校设立智能建造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其次,强化质量安全保障,运用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提升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再次,提高金融优惠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智能建造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最后,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智能建造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措施》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建筑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转型。通过鼓励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建筑业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从而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特别是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将显著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工程质量,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催生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为建筑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将带动相关制造业的发展,BIM技术的普及将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全产业链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将带动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和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山西省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开拓等方面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也将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建筑业的绿色发展。例如,通过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将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和粉尘污染,提高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性能。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措施》提出的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将优化建筑业的营商环境。例如,通过支持高等院校设立智能建造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将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通过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提升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将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和信誉;通过提高金融优惠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智能建造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措施将为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标志着山西省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鼓励科技创新、培育优质企业、支持新型建造模式和强化服务保障,该政策将有力推动建筑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转型,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建筑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