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圆凳,形制从魏晋时代的圆凳发展而来,造型日趋完美,到明末清初形成四大形制,有鼓形、笔筒形、弯脚形、独挺形,形制更完善,形态更成熟。圆凳是以圆取势,边棱、枨柱至花牙皆求圆润流畅。圆凳面有圆形、海棠式、梅花式。凳面取材有利用天然花纹的云石、有瓷板绘青花的、彩绘的,有瘿木制作的,材质多样,形材融合造型款式,丰富多彩。造型上有带束腰和不带束腰的,有带托泥和不带托泥之分。
明代的圆凳体积大且从上至下的弧度较大,造型略显敦实,三足、四足、五足甚至更多足的都有,一般有束腰,凳面有圆形、海棠式或梅花式等。清代的圆凳较瘦高,无束腰圆凳都采用腿的顶端作桦,直接承托凳面的做法。有束腰圆凳则主要靠束腰和牙板承托凳面。民国时期的圆凳趋于低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