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的科学名称“Dianthus”,来自两个拉丁词的组合:“ dios”(意为神)和“ anthos”(意为花)。 康乃馨被称为“众神之花”。
关于这种花如何获得“康乃馨”的通用名称,有两种学派。 有人认为这个名字来自古罗马人,他们在花环上戴康乃馨。 他们声称这个名字来自“ corone”,罗马词是“ flower”,或者反映了“ coronation”(康乃馨)一词的替代发音,因为它们在宗教仪式中经常被戴成冠冕。另一些人则认为康乃馨是从拉丁文“ caro”这个名字得来的,意思是“肉”,因为这是第一批康乃馨的颜色。它也被认为源自拉丁语“化身”,意为上帝肉体的化身。
希腊及南欧海岸的雅典人均大量地培植康乃馨,并对它极为尊崇而称之为Dianthos,宙斯之花(Flower of Jove)。因它常用来添加酒中甜美的丁香香味(诗人Chaucer称之为“酒中食物”),及用来制造花圈和冠冕,故成为康乃馨(Coronation),此为现代名称“carnation”的由来。
康乃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它曾用于艺术和装饰。基督徒相信,当圣母玛利亚为耶稣背着十字架哭泣时,第一朵康乃馨在地上开花。在这些早期的康乃馨主要出现于淡粉色和桃红色的影印中,但是多年来,可用的颜色逐渐发展为包括红色、黄色、白色、紫色甚至绿色。在许多世纪的变化中,康乃馨的受欢迎程度一直未减。康乃馨持续存在的事实证明了它的巨大吸引力。
康乃馨在欧洲也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历来为西方名花,英国17世纪就记载有800多品种。原种只在春季开花,1840年法国人达尔梅将康乃馨改良为连续开花类型。尤其是1850年传到美国后培育了百余个品种,并应用于商业生产。1938年育成了William Sim系列品种,包括由其生产的品系,其中有些优良品种还占有重要地位。
早期,该植物经历了大规模的育种程序,到1700年代初,已经出现了深红、腮红、紫色、红色、猩红色、白色和黄褐色的单、半双和双康乃馨。也有条纹、点状、斑点和脉状康乃馨,花瓣边缘光滑或微褶。这些杂交品种中的许多杂种都被分为非常特定的类别:怪异、雪花、火焰和花边。奇异的花朵是双重或条纹或杂色的,具有四种不同的颜色。雪花只有两种颜色。火焰是红色的花朵,上面有黑色的条纹,而花边是白色的,带有猩红色,红色,紫色或其他颜色的斑点或斑点。这些育种程序牺牲了原本渴望获得花朵以延长花期的香味。作为切花,康乃馨的花朵几乎是永恒的。
康乃馨花的起源,无疑是欧洲南部荒野的后代。2000年前普林尼(Pliny)说康乃馨起源于西班牙,是在奥古斯都·凯撒时代在西班牙发现的。 据传说,康乃馨由诺曼人(Normann)传入英国;在13世纪时摩尔人就已栽培重瓣康乃馨。也有说由突尼斯引进欧洲。
原种开深桃红色花,至于黄色的因素,可能来自纳普氏康乃馨(Dianthus knappii)。16世纪波斯陶器和陶瓦上绘有重瓣具异色条纹或斑块的康乃馨花朵,即现代杂色种的最早来源。18世纪中叶,在法国南部育成了自6月开花直至9月的新种,此后开始成为温室的盆栽花卉。19世纪初出现了不断开花的“马莱松”“Malaison”和“肖勃”“Chabauds”品系。最可信的推测,这两个品系是由长春康乃馨和中国的康乃馨杂交而成。以后在法国、美国和英国育成了许多新种,这些一直栽培待延续。
中国上海于1910年开始引种生产,到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80年代以西姆(Sim)系列品种为主,又从欧洲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脱毒快繁扩大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