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我国建筑特点,提高气密性主要加强外门、外窗的气密措施。新的国标将建筑外门、外窗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标准合一,将压力差为10 Pa时的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作为分级指标值,分级级别越高,建筑外门窗气密性能指标值越低,即气密性能越好。
提高气密性能,对减少渗风量作用是很明显的,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进入室内的新风减小,不能满足室内通风要求。
室内空气经过空调系统的处理可以保证室内人员对热舒适要求,但如果没有新风的保证,人长期处于密闭的环境中,缺少足够的氧气,容易产生胸闷、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病状,形成“病态建筑综合症”。通风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较干净的室外新风排除室内污染物,有利于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
为实现通风要求,各国对建筑的最小通风换气量都有明确的要求。《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要求住宅换气次数至少为 1 次/ h,北京地区住宅换气次数为0.5次/h,日本对新建住宅的通风换气次数强制达到0.5次/h以上,美国ASHRAE119–1998也有相关的标准。
提高气密性减少了通风换气,影响室内空气品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满足换气次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