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较熔融法制备的45S5系列生物活性玻璃更高的生物活性。体外实验表明,在37℃的模拟生理溶液中8h即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结晶度的碳酸羟基磷灰石,而45S5生物活性玻璃则需要24h左右的时问。此外,相比较熔融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而言,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以下优点:
①通过溶-凝胶工艺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的过程基本上是在室温下进行,后续的热处理温度在600~700℃,这要比熔融法(1350~1400℃)制备生物活性玻璃低得多,在工艺上易于操作。
②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可达分子级别。通过将溶液充分混合,可以使溶液在大约0.5 nm的尺度内达到化学均匀,这同熔融法使用的微米级粉末原料的混合均匀度相比,提高104~105倍。
③高化学纯度。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制备采用高纯度化学试剂为原料,还可采用一些进一步纯化原料的工艺,从而保证了所得材料的纯度。
④可以对材料的组成和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和剪裁而赋予材料特定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满足特定部位的组织修复需要。
⑤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纳米级微孔、巨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化学活性和吸附特性,这些性质对于制备组织修复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复合、表面接枝、生物组装与骨修复有关的蛋白和生长因子等,使材料具有更好的组织修复功能。
⑥利用溶胶-凝胶法适合于制备超细粉体、薄膜、涂层、纤维等多种形式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利用熔融法则较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