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
分类原则
牡丹品种分类的方法较多,过去多以花色、花期或花的重瓣性进行分类,2012年,以花型分类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前者诸法虽然比较简明实用,但是示能充分瓜品种我和品种之间内在的变化与联系。而以花型分类却能兼筹并顾,不仅方便、实用,而且能够反映出品种的我和品种演化的规律,因此成为当前指导生产和科研的重要分类方法之一。
品种分类
纵观牡丹品种的由来与发展,品种深化的过程心脏演进的途径,又经实践的检验,确定其品种分类系统可分系(含亚系)、群、类(含亚类)、型4级。
并提出以下分类的依据: 组源不同是品种分“系”的首要依据:参与组内的种数不同是分“亚系”的依据。
种源不同是品种分“群”的主要依据。
组成花型的花朵数目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
花部结构善及变异程度是品种最后分“型”的主要依据。
分类系统
本系统共分3系(含4亚系)、12群、2类(含4亚类)、16型。现将修改后的新系统分列于后:
第一级标准 系与亚系的划分
牡丹系(Tree Peony Series)
包括牡丹组内各主要原种的品种群心脏由各主要原种为亲本的后代杂交品种群。现有国内外的牡丹品种多属此系。其下又分两个亚系。
(1)牡丹亚系(Tree Peony Subseries)
由某一原种起源发展而形成的品种群体,如我国广泛药用栽培的“凤丹”品种系统,都是由原种杨山牡丹培育而成的。还有西方国家栽培的Rock's Variety品种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原种紫斑牡丹直接培育而成。
(2)杂种牡丹亚系(Hybrid Subseries of Tree Peony)
由多数原种杂交而发展形成的杂种后代群体。如我国品种最多、栽培分布最广的中原品种群以及美国的Saunders系统的墨紫色牡丹品种群和法国的Lemoine系统的黄色牡丹品种群等,都是由多数原种参与杂交而培育出来的。
芍药系(Herb Peony Series)
包括芍药组内各主要原种的品种群以及由各主要原种为亲本杂交而培育出来的杂种群体。该系下分两个亚系。
(3)芍药亚系(Herb Peony Subseries)
由某一原种起源发展所形成的品种群体。如当前西方各国盛行栽培的切花芍药,即是由药用芍药(又称荷兰芍药Paenonia officinalis)培育而成的品种群体。还有以P.wittmanniana为亲本培育出的许多早花的黄色单瓣的“维特曼氏”系品种群体等。中国芍药品种基本上是由芍药(P.lactiflora)培育出来的。
(4)杂种芍药亚系(Hybrid Subseries of Herb Peony)
由多数原种和其变种参与杂交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群体。2012年欧洲各国盛行栽培的芍药品种多属之。
牡丹芍药杂交系(Hybrid Series of Herb Peony and Tree Peony)
主要由牡丹组与芍药组的某些种间或种与品种间杂交而形成的后代群体。如日本伊藤氏用芍药品种“花香殿”与Lemoine系牡丹品种“金晃”相杂交而培育出的黄色杂种芍药,还有美国育种家培育出的Itoh Type Hybrid都是轰动世界的。我国2012年也有人用牡丹品种和芍药品种进行杂交,也获得了杂种苗。这些远缘杂种在2012年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定数量的、稳定的品种群,也示在特产上应用,倡这类品种必然存在,而且今后随着牡丹、芍药育种、特产的发展,一定会形成新的杂种后代,因此在品种分类上应当保留其相应的位置。
第二级标准 “群”的划分
牡丹亚系
来源比较清楚,并在生产上已得到应用的有2个群。
(1)紫斑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Rockii Tree Peony)
如前所述,基本上只显现具紫斑牡丹原种血统的后代群体。它们的共同形态特点是在每一个花瓣的基部都有一鲜明的大型墨紫色或深 紫色斑块,柱头、花丝以及房衣(花盘)均呈乳白色,叶形较狭窄。
(2)杨山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Ostii Tree Peony)
仅具杨山牡丹血统的后代群体,即以药用栽培为主的“凤丹”品种系统的群体。它们都具有其原种的枝干高大直立、节间长、叶片狭窄、边缘少缺刻;花朵扁平、整齐等特点。
亚系
按照种源不同,下分7个群。
(3)中国西北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Tree Peony from Northwest China)
这是以紫斑牡丹血统为主并含有矮牡丹血统的杂种后代群体。该品种群除了花瓣基部有明显紫斑为其共同特点之外,有些品种的叶形较短宽,花心部分的花丝、柱头及房衣均为紫红色,具有矮牡丹的特征。而另外一些品种叶形狭窄,花丝、柱头及房衣均呈白色,具紫斑牡丹的特征。2012年我国甘肃地区所栽培的品种多属之,约有100多个品种。
(4)中国中原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Tree Peony from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这是以矮牡丹与古代时中原牡丹南移后适应当地风土条件而形成的品种,相互间杂交而形成的后代群体。
(5)中国江南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Tree Peony from South Yangtse River of China)
是由杨山牡丹与古代时中原牡丹南移后适应当地风土条件而形成的品种,相互间杂交而形成的后代群体。
(6)中国西南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Tree from Southwest China)
该品种群来源较复杂,2012年品种数量不多,栽培分布零散,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仅保留其在分类上的位置(见前述二)。
(7)法国Lemoine系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Franch Lemoine Tree Peony Serises)
主要由紫牡丹与黄牡丹以及矮牡丹的原始品种参与杂交培育形成的黄色系的杂种后代群体。当前欧美和日本栽培的“金晃”、“金帝”等品种即属之。我国一些大城市也有少量引种栽培。
(8)美国Saunders系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America Saunders Tree Peony Serieses)
主要由紫牡丹、黄牡丹以及日本牡丹品种杂交而培育出来的墨紫色系的杂种后代群体。如“黑海盗”、“金色年华”等都是著名的优良杂种。
(9)日本牡丹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Japanese Tree Peony)
日本牡丹虽然最早由我国唐代传入,但经过长期的品种改良,特别是江户时代以来,品种改良工作迅速发展并走上“日本式”育种之路,培育出许多适应本土条件与民俗喜爱的品种,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日本牡丹品种群。花色鲜艳,重瓣性不甚强,花型多扁平整齐,花梗挺硬,瓣质厚等为其主要特点。
芍药亚系(Herb Peony Subseries)
2012年比较清楚的有3个群。
(10)芍药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Herb Peony)
主要是由原产我国、日本及朝鲜的普通芍药(P.albiflora)培育发展所形成的后代群体,也是园艺化最早的群体。以现有中国芍药品种为代表。
(11)药用芍药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tenuous-leaves Herb Peony)
亦称荷兰芍药或切花芍药品种群,主要由原产欧洲南部至亚洲西部的自然原种药用芍药(荷兰芍药)培育而形成的后代群体。主要用作切花,在欧洲广泛栽培和应用,花色较前者丰富。
(12)细叶芍药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Tenuous-leaves Herb Peony)_
主要由原产欧洲的细叶类芍药原种P.anamala或P.tenuifolia培育发展起来的后代群体。特别是P.tenuifolia的后代群体,叶宽仅0.2cm ,是珍贵的细叶类品种群,宜作为花坛应用。
杂种芍药亚系(Hybricd subseries of Herb Peony)
欧美各国育种家在本世纪内对芍药组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育种工作,先后培育出许多杂种芍药新品种,其中最为出色的是美国的杂种芍药。
(13)新Americ杂种芍药品种群(Cultivar Group of American Herb Peony)
这是由多源的种间及变种杂交而形成的后代群体。主要亲本有P.albiflora和P.officinalis及其近缘种 P.lobata 和P.macrophylla等。这些杂种芍药大大地改进并丰富了原有芍药品种的花色和花型,十分优美。
第三级标准 共划分2 类、4亚类
各品种群内根据花朵数目及其花瓣来源划分以下2类及4亚类。
单花类(Single-Flower Section)花型由单花组成。
(1)千层亚类(Hundred-Petals Subsection)
花瓣以自然增加为主要来源,并呈向心式层层排列。花瓣开头相似,由外向内逐层变小。雄蕊随花瓣增多而相应减少或消失或仅在花心处有少量瓣化现象:雌蕊正常或退化。全花扁平整齐。
(2)楼子亚类(Crown Subsection)
花瓣以雄蕊瓣化为主要来源,外瓣宽大平伸,约2到4轮:内瓣主要由雄蕊离心式自内向外瓣化发育而成。瓣化瓣较狭长或细碎或皱摺、卷曲:雌蕊正常或瓣化或退化消失,花朵高耸或隆起形似楼台。
台阁花类(Proliferate-Flower Section)花型由2朵或2朵以上的单花上下重叠而成。下分2亚类。
(3)千层台阁亚类(Hundred Proliferate-Flower Subsection)由千层亚类内2朵或2朵以上的单花上下重叠而成的各花型。
(4)楼子台阁亚类(Crown Proliferate-Flower Subsection)
由楼子亚类内2朵或2朵以上的单花上下重叠而组成的各花型。
第四级标准型的划分,共16型
在各亚类中又因花瓣数量不同或因雄蕊瓣化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以下16型:
千层亚类各花型
(1)单瓣型(Single Form)
花瓣1至3轮,宽大,璋展,广卵形或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雌雄蕊正常:结实力强。
(2)荷花型(Lotus Form)
花瓣4至5轮,形大,整齐一致:雌雄蕊正常。开放时,花瓣微向内抱,形似荷花。
(3)菊花形(Chrysanthemum Form)
花瓣6轮以上,自外向内层层排列并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数量减少或在花心处有少量瓣化现象:雌蕊正常。
(4)蔷薇型(Rose Form)
花瓣高度增加,自外向内层层排列并明显变小:雄蕊大部分消失,在花心处有时残留少量政党雄蕊或杂有少量瓣化呈细碎的花瓣:雌蕊政党或稍有瓣化或退化。
楼子亚类各花型
(5)金蕊型(Golden-Stamen Form)
外瓣2至3轮,宽大,平展:雄蕊花药明显增大,花丝变粗,全体呈鲜丽的金黄色:雌蕊正常。
(6)托桂型(Amenone Form)
外瓣2至3轮,宽大平展;雄蕊完全瓣化,瓣化瓣狭长、直立;雌蕊政党或退化变小。
(7)金环型(Golden-Circle Form)
外瓣2至3轮,宽大;雄蕊大部分瓣化,仅靠外瓣周围残留一圈政党雄蕊,呈金环关;雌蕊政党或瓣化或退化变小。
(8)皇冠型(Crown Form)
外瓣宽大平民;雄蕊全部瓣化,瓣化瓣由外向内愈近药心处愈宽大,有时蹭还杂有少量逐渐退化的雄蕊心脏完全退化呈比关的雄蕊;雌蕊瓣化或退化变小或完全消失,全花高耸,形似皇冠。
(9)绣球型(Globular Form)
雄蕊全部高度瓣化,其瓣化瓣与外瓣大小、形状近似,难以区分。雌蕊高精尖瓣化或退化变小或完全消失。全花丰满,形如绣球。
千层台阁亚类各花型
(10)荷花台阁型(Lotus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荷花型的单花上下重叠而成。该型在牡丹、芍药品种中数量较少。
(11)菊花台阁型(Chrysanthemum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菊花型的单花上下重叠而成。下言花雌蕊稍有瓣化,着生于上方花周围。上方花发育不充分,花瓣数量较少,雌雄蕊基本正常。
(12)蔷薇台阁型(Rose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或2朵以上蔷薇型单花上下重叠而成。下方花雌蕊瓣化,其瓣化瓣具多种形和色彩,有时呈绿色有时呈紫红色带绿条纹或绿色带紫红色条纹的彩色瓣,也有完全呈正常花瓣者,瓣化程度因品种而异。上方花发育不如前者,雄蕊量少,有时少量瓣化,雌蕊或稍瓣化或退化变小。
楼子台阁亚类各花型
(13)托桂台阁型(Anemone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托桂型的单花上下重叠而成。上方花发育不充分,花心处常残留少量雄蕊以及正常或退化变小的雌蕊。该花型在牡丹、芍药品种中数量都较少。
(14)金环台阁型(Golden Circle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或2朵以上金环型的音花上下重叠而成。发育善同上。
(15)皇冠台阁型(Crown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或2朵以上皇冠型的单花上下重叠而成。下方花发育充分,雄蕊完全瓣化,雌蕊高精尖瓣化并呈现多种彩瓣(如同14型彩瓣);上方花发育亦较充分,但花心有时残有少量雄蕊,雌蕊退化变小或消失。
(16)绣球台阁型(Globular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或2朵以上绣球型的单 花上下重叠而成。上下两单花均发育充分。雄蕊瓣化瓣均伸长展宽与正常花瓣无异。下方花的雌蕊亦瓣化成正常花瓣,而上方花的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球状。
栽培技术
每年九、十月份是菏泽牡丹移植、繁殖的适宜季节,南方地区可适当推迟,北方寒冷地区适当提前,一般封冻前栽植完,严寒地区要采取防寒措施,使牡丹安全越冬。菏泽牡丹以分株、嫁接、播种三种方式繁殖。每年清明前后要进行修枝、拿芽,每株选7—10个粗壮枝条,每枝留一个花芽,其余全部去掉。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冠的扩大,可适当增加分枝,扩大树冠增加开花量。每年早春牡丹发芽时和秋分后应各施肥一次。北方春季干旱应及时深锄保墒,夏秋多雨应及时铲除杂草疏松土壤。
病害防治
牡丹常见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多发生在6—8月份,要及时做预防工作,应于5月中、下旬用代林铵、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500—800倍喷洒,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边疆喷洒3—4次即可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