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钢锭大小及断面形状的钢锭模几何尺寸。主要参数有钢锭重量、断面形状及尺寸、钢锭高度或高宽比、钢锭锥度、模壁厚度或模锭重量比、转角半径及底部形状等。
钢锭重量 在炼钢和初轧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满足较大倍定尺的钢锭重量。大钢锭整模、浇注、脱模等作业较简单,钢锭热送温度提高,生产能力和成坯率也较高。如φ1150初轧机轧制的扁锭多数在15~20t之间,方锭在8~13t之间。
断面形状及尺寸 钢锭模的断面形状依钢锭用途而定。用以轧制型材、管材、线材的多采用方锭,轧制板材的多采用扁锭或矩形锭,圆形钢锭则用于轧制车轮、轮箍等,制作大型锻压件多采用多角形钢锭。就铸锭生产能力和生产难度而言,矩形锭优于方形锭,方形锭优于圆形锭。条件允许时,以矩形锭代替方形锭,有利于改善钢锭质量和提高成坯率。还应考虑到钢锭模内壁形状对钢锭质量的影响:直边模壁易使钢锭表面内凹,且边长愈长,凹陷愈重,钢锭模也易变形,往往造成卡锭而过早报废;凹面模壁可得到表面微凸的钢锭,有利于提高成坯率和钢锭模寿命;波纹形模壁的棱在钢锭凝固过程中起加强筋作用,有利于减少表面裂纹。钢锭模的最大尺寸应与轧机能力相匹配,而最小断面尺寸决定于生产高质量产品所必须的压缩比(一般≥8)。
锭高及高宽比 增加锭高(H)有利于提高轧机生产率,但于内部质量不利。5~8t钢锭的高宽比(H/D)在2.5~3.0为宜,1~5t钢锭H/D可为3.0~3.5。
锥度 锥度过大增加钢锭局部悬挂的几率,也不利于轧制,而锥度过小不利于脱模。且钢锭内部质量欠佳。锥度一般选择在0.8%~4.2%之间,高质量钢趋高限。
模壁厚度及模锭重量比 模壁厚度应能保证钢锭模有足够的强度,有时还要在其上端或下端加厚,以增加抗碰撞能力。通常模壁厚度在50~160mm之间,大钢锭取上限;模锭重量比在0.8~1.2之间,大钢锭取下限。球墨铸铁钢锭模的模锭比一般取1.0为宜。模壁上口或外侧还要配置耳环或耳铁,以便于列模和脱模操作。
转角半径 是影响钢锭角部裂纹的重要参数。转角半径过大或过小都易使钢锭产生角部裂纹。适宜的转角半径为钢锭模内腔断面平均水力学直径的8%~15%,碳素钢趋下限,合金钢趋上限。
底部形状 决定着钢锭开坯后的坯尾形状,是影响钢锭成坯率的重要参数。由于钢锭开坯时,表面的变形量大于心部的变形量,角部的变形量大于面部中央的变形量因此坯尾通常呈“鱼尾”形(有时也呈舌形),需加以切除。钢锭模底部的形状,应能保证钢锭开坯时产生的鱼尾尽可能小,以减少切尾损失。钢锭底部形状有平底、半球形、截锥形等多种类型(图2),其钢锭开坯切尾率顺次减小。最佳底部形状的尺寸通常是通过冷轧模拟或计算机模拟后再经反复修正而确定。